3.2《蜀相》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蜀相》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蜀相
杜甫
学习目标:
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
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
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他是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他是谁?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属于怀古诗。为杜甫游成都诸葛武侯祠时所作。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
解题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内容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哀叹国运衰微,寄托伤感;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咏史怀古诗:
诵读诗歌
感悟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研读诗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哪里去寻找?在成都城外的柏树茂盛的地方。
思考:开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寻”有怎样的情感倾向?
设问。自问自答,自开自合,显顿挫,避平直,启人深思。
寻,寻找,可见诗人边问边找的情形,诗人是有意寻访,急于凭吊,表现了拜谒诸葛祠的迫切心情和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
思考:“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柏森森:
①展现武侯祠周围的环境,锦官城外柏树郁郁葱葱,渲染了祠堂周围庄严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参拜时内心的崇敬之感。
②象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在这里可以视为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掩映石阶独自呈现着春色,黄鹂隔着树叶徒然唱着动听的歌声。
思考:诗眼是哪两个字?好在哪里?
自 空
①“自”即“独自”之意,“空”有“徒然”之意。
②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
③渲染了空寂凄凉的氛围,落寞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叹愧。
知识链接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1.释字义
(2)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明手法
(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阐述景象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点作用(特点、意境、情感)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诗人心境落寞伤感(庄严之地,肃穆之心;个人境遇,流落辗转;局势动荡,忧国忧民),无心赏景。
③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先主三顾茅庐商议定夺天下大计,辅助两朝创业治国,竭尽老臣的耿耿忠心。
思考:这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顾频烦天下计:追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三顾:刘备的求贤、礼贤,也侧面表现出诸葛亮的才能可辅佐江山。天下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规划去荆州、益州,外结孙权伺机攻打曹操,实现天下统一的大计。
——事业上有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老臣心:概述诸葛亮先后辅佐两代国君的故事。
两朝:指蜀汉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指“开创”,“济”指“匡济危时”。
老臣心:既是匡扶汉室,安顿天下的政治理想,也是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为臣子有赤胆忠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思考: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
①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敬仰;
②对明君贤臣契合关系的艳羡,借此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报国无门的悲愤。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兵伐魏未获胜利而病亡军中,长时间使后世英雄泪满衣襟。
出师未捷——六出祁山,身死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情感:叹惋感伤
思考:“英雄”指的是失败还是成功的英雄?诗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英雄”:指失败的英雄,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应是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也包括着诗人自己。
主旨归纳
本诗前两联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两联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悦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