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单元学习目标:
1. 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文学常识,适当掌握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一、文学常识
1、陶渊明(365一427),晋代(朝代)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田园诗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韩柳与欧阳,三苏并曾王)。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3、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与《书》、《礼》、《易》、《春秋》同列为“五经”。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二、字词
1、正音
豁( huò)然开朗 豁( huō )出去 俨( y n )然
怡( yí )然 诣( yì )太守 咸( xián )来问讯 黄发垂髫( tiáo ) 此中人语( yù )云 舍( sh )船
刘子骥(jì ) 屋舍( shè ) 阡陌( qiān mò )
便要( yāo )还家 篁竹( huáng ) 清冽( liè )
坻( ch ) 俶尔(chù ) 佁然( y ) 翕乎(xī ) 悄怆( qi ochuàng ) 幽邃(suì) 犬牙参差 (cēncī ) 糁( s n ) 衣褶(zh ) 舟楫(jí) 关关雎鸠(jūjiū) 窈窕(y oti o ) 蒹葭(jiānjiā) 寤寐(wùmèi) 荇菜(xìng) 溯洄从之 (sùhuí) 水湄(mèi) 跻身(jī) 芼 ( mào ) 水涘(sì)
棰髻(chuí jì)
2、释义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坻:水中高地。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斗折蛇行: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糁:用颜料等涂上。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溯回: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三、文言知识点
(一)《桃花源记》
1.通假释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2、古今异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2)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3)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敞亮。今义:(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4)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5)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古义:说。今义:云彩,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7)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8)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时间)向后推迟。]
(11)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12)得其船,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搀扶,扶着,扶持。)
(13)寻向所志(古义:先前的。今义:方向。)
(14)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15)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讯。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3、词类活用
(1)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4、文言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问所从来(倒装句。"所从"是介词结构"从所"的倒装)
(3)林尽水源(省略句。"尽"后省略介词"于")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省略句。"见渔人"前省略"桃花源中人","问"后省略"渔人","具答之"前省略"渔人")
5、一词多义
(1)寻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闻
鸡犬相闻(动词,听到)
村中闻有此人(动词,听说)
(3)舍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掉)
屋舍俨然(名词,房舍)
(4)为
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为外人道(介词,对、向,)
(5)遂
遂与外人间隔(副词,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副词,竟然)
(6)乃
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居然)
(7)其
欲穷其林(代词,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其
得其船(代词,他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
(8)之
忘路之远近( 结构助词,的 )
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指见到的景象)
桑竹之属(代词,这)
处处志之(助词,无实义)
具答之(代词,代指问题)
(二)《小石潭记》
1. 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2)影布石上(古义:映。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3)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住的地方,住所。)
(4)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5)崔氏二小生(占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一词多义
(1)清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2)环
如鸣珮环(名词,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围绕)
(3)从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助动词,可以)
(5)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6)而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关系)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关系)
隶而从者(连词,表修饰关系)
(7)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3)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5)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7)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8)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文言句式
(1)如鸣珮环(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如珮环鸣")
(2)卷石底以出(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石底卷以出")
(3)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
(4)心乐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我")
(5)影布石上(省略句。"石上"前省略介词"于")
《核舟记》
1. 通假释义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的)
2.古今异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3)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3.一词多义
(1)奇
明有奇巧人(形容词,奇妙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余数)
(2)许
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端
(3)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直)
(4)为
为宫室(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动词,表判断,是)
4.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箸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
5.文言句式
(1)中峻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为"表判断)
(2)其两膝相比者(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其相比者两膝")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倒装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4)则题名其上(省略句。"其上"前省略介词"于")
《<诗经>二首》
1.古今异义
(1)左右流之(古义:求取。今义:液体移动流动。)
(2寤寐思服(古义:思念。今义:衣服。)
(3)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深绿色;苍茫。]
2.一词多义
(1)右
左右流之(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
(2)采
左右采之(动词,采摘)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3)之
在河之洲(结构助词,的)
左右流之(代词,指荇菜)
3.词类活用
(1)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
(2)道阻且右(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右迂曲)
(3)琴瑟友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亲近)
(4)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四.内容概括
1、《桃花源记》
本篇游记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小石潭记》
这篇游记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静谧和优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落寞凄苦之情。
3、《核舟记》
这篇艺术小品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极其精巧的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诗经>二首》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境的描述,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