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及其变式的应用训练,全面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更好的熟练浮力基础知识以及应用公式;(3)能结合示重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综合应用。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公式 F浮=ρ液gV排及其变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漂浮、悬浮条件进行计算三、教学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在之前学习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试验上升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回顾引入新课。让学生及时进入角色。(二)浮沉条件法教师出示例题 5:例题 5 一重为 630N 的人漂浮在死海的海面上,则该人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牛?他浸入海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死海海水的密度 ρ海水=1.05×103kg/m3.g 取 10N/kg)教师出示例题 6 把重为 8N,边长为 0.1m 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学生:例题 5 和 6 让部分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余同学在学案上直接完成,物体的浮沉情况与 F浮和 G物、ρ液和ρ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找出上黑板同学仍然存在的问题,并让各个小组帮其纠正,并讨论发现小组内部各个同学存在的问题,组长组员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如果有内部解决不了的提出问题课上共同解决。教师:解决例题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扩展。学生:小组讨论规律总结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三)课下作业基础作业:1、写出物体的浮沉条件2、解释热气球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拓展作业:利用塑料瓶和小玻璃瓶,自制浮沉子,解释其中的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