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势(P22,图2.2)1、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的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二、地形(P24,图2.4)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地形的种类: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地形中,山地面积最大,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3、我国地形的分布: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4、四大高原的特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崎岖不平5、我国主要的山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脉——秦岭;③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三列山脉: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7、山区的优势: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大。 山区的劣势: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第二节: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气温冬季气温:(P31,图2.13)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别很大。(2)、影响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和冬季风。(3)一月0℃等温线的分布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夏季气温(P32,图2.14):(1)、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2)、影响夏季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地形。3、我国的温度带:(P33,图2.15)(1)、温度带的划分:从南到北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2)、热带的分布: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4)农作物的熟制:温度带农作物的熟制水果热带一年三熟香蕉、芒果亚热带一年两熟柑橘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苹果、梨中温带一年一熟二、降水降水:(1)、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800mm等降水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我国的干湿地区:、我国的干湿地区分为:(P36的图2.17)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湿地区与植被和农业的关系:干湿地区植被农业湿润区森林水田半湿润区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区草原畜牧业干旱区荒漠(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三、季风1、冬季风:(1)、风向:偏北风 (2)、性质:寒冷干燥2、夏季风:(1)、风向:偏南风 (2)、性质:温暖湿润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1)、季风区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3)、梅雨:6月中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长达一个月时间的雨季。(4)、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四、气候1、气候类型:(P42的图2.26、“不同的气候类型图”)(1)、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从南到北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岭——淮河一线。(4)、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5)、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众多的河湖1、河流的分布:分类分布地区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冰期外流河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短小大有秦岭——淮河以南长大小无内流河西部内陆地区 (最大:塔里木河)短小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京杭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二、黄河(P48的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图”)1、黄河的基本知识:黄河发源的省(区)青海省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注入的海洋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的形状“几”字形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上游中游下游划分的地点源头到河口河口到孟津孟津以下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存在的问题荒漠化严重凌汛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问题产生的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低纬流向高纬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结构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陡坡垦殖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淤积解决的措施减少放牧数量爆破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加固大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长江(P53的图2.36“长江流域水系图”)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上游中游下游划分的地点宜昌以上宜昌到湖口湖口以下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优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宝库)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发展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严重产生问题的原因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降水时,干支流同时涨水1、泥沙淤积;2、围湖造田; 解决的措施植树造林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湖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荆江指枝城到城陵矶一段长江,是一段“地上河”。 治理的方法有建分洪区;加固大堤;裁弯取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