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通过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七夕奇妙游》日前再度引发热议的分析,学会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观看《中国精神》短视频以及对“伟大建党精神党”地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知道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七夕奇妙游》日前再度引发热议,其中舞蹈《龙门金刚》更是又一次惊艳观众。观看河南卫视舞蹈节目《龙门金刚》,思考:为什么又是河南卫视?讲授新课议题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议题情景一:阅读《龙门金刚》再度惊艳新闻材料。议学任务:结合材料,谈谈河南广电节目的出圈对我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启示。议学提示:1.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议题二:民族精神,世代相传议题情境二:1.观看《中国精神》短视频。议学任务:结合视频,感悟身边的精神力量,概括它们的共同点,并谈谈这些精神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议学提示:1.内涵:在长期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意义: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议题情境二:2.阅读建党精神相关资料。议学任务:查阅资料,说说“建党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并阐述其不同表现的原因。议学提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行。3.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面临不同的问题,担负不同的历史任务,进行不同的伟大创造。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4.新时代要求: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