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2《六国论》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读史可以明智。——培根
六 国 论
苏洵
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苏 洵
字明允,号老泉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作文的主要目的:"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字词读音
六国互丧 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ān
胜负之数shù
在苏洵看来,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开门见山,直陈观点
对 比
秦之所得
战胜所得
大欲
大患
数量上
得难
献易
有限
无厌
奉繁
侵急
程度上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齐、燕、赵并不“赂秦”,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不赂者

与嬴不助五国

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不能独完
不赂者以赂者丧
收束全文
第四段------
第五段------
引古(六国破亡)
------讽今(在六国下)
结论: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承上启下,总结历史教训。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
老泉论六国之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亡于此,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八引
何仲默
“论古”
(魏、楚、
韩、 齐、燕、
赵---秦)
“讽今”
(宋---西夏、
契丹)
《六国论》
小结:
1、论证的思路
2、论证的方法
文言实词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后秦击赵者再
7、然后得一夕安寝
8、刺客不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后秦击赵者再
7、然后得一夕安寝
8、刺客不行
一词多义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一词多义

犹抱薪救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一词多义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一词多义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然后得一夕安寝

(1) 赂秦而力亏
(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二败而三胜
(5)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文言虚词

(1)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苟以天下之大
(3) 以有尺寸之地
(4) 举以予人
(5) 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文言虚词

(1)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为国者 (2)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文言虚词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文言句式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洎牧以谗诛
文言句式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杜牧,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阿房宫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 对偶等
把书读薄
阿房之宫,气势可谓( )矣,规模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珍宝可谓( )矣,秦人纷奢可谓( )矣,其灭亡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规模——大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宫中之女——众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珍宝——多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纷奢——极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亡 ——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秦—后人
——可叹,可悲!
把书读薄
阿房之宫,气势可谓( 雄 )矣,规模可谓(大 )矣,宫中之女可谓( 众 )矣,珍宝可谓(多 )矣,秦人纷奢可谓( 极 )矣,其灭亡可谓( 速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李牧之此赋,可谓( )矣!
间居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
野迳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间居
树月纷纷白,溪流练练青。
畦蔬先雨种,径草未春生。
井近通邻汲,桥崩断客行。
间居寂无事,觞咏叙幽情。
宴坐(安坐;闲坐);
宴私(谓公余闲居之时);
宴玩(闲暇时赏玩);
宴服(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
宴居(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时);
宴宴(安闲逸乐的样子);
宴处(安居;闲居);
宴语(闲谈);
宴慰(闲居);
宴堕(闲散不整的样子);
宴默(安居静穆);
宴逸(逸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