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
题号及赋分 朗读5分 一书写2分 二听读10分 三积累运用33分 四阅读20分 五习作17分 以上六项合计 发展题10分 总分 等级
得分
( 全卷满分100分,书写占2分,用时90分钟;发展题10分记入总分,但全卷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听力部分。(10分)
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4分)
2、听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1)每年端午节,家长们都会____________。
(2)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北方人常包甜粽,南方人喜好咸粽。( )
(2)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大王。( )
二、积累运用(33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àn tái liǎn jiá huàn gǎng fú róng
( ) ( ) ( ) ( )
wéi chí zì sī chéng fá kuí huā
( ) ( ) ( ) (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8分)
相提并伦( ) 誓不可当( ) 惊慌失错( )
文丝不动( ) 沃怪( ) 水密桃( )
狐假虎微( ) 一声不坑( )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声明( )
明:①亮;②清楚;③公开,不隐蔽。
(2)脚丫( )
丫:①上端分杈的东西;②女孩子。
(3)凄凉( )
凄:①冷落寂静;②悲伤。
(4)每逢( )
逢:①遇到;②迎合,巴结;③姓。
4、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 );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 )。(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3)读了《海的女儿》,感触很深。(修改病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达了作者 的志向和品格。
(2)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句子。
6、口语交际。(3分)
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彼此信任;有人认为,是愿意分享,不自私……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三、阅读。(20分)
(一)“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吓得不知怎么办好。( )
(2)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
(3)一点儿也不动。( )
(4)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4分)
派遣—( ) 片刻—( )
浸没—( ) 好像—( )
用“ ”画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2分)
(二)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主人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骡子疼得直叫唤,赶紧跑出了菜园。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傍晚时才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隐隐感到疼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 )出卖我,( )又吹捧我 ”
“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分)
(1)心中充满欢喜的情绪意愿。( )
(2)按道理应当这样。( )
3.铃铛响了两次,骡子认为它是在 和 自己,铃铛认为自己是在 和 骡子。(4分)
4.联系文章想一想:骡子和铃铛能成为好朋友吗 请说明理由。(2分)
四、习作。(30分)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
请你根据提供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10分)
1.连一连。(8分)
《白蛇传》 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孟姜女哭长城》 我国最早的关于星星的故事
《牛郎织女》 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
2.你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 请写出两个故事的名字吧。(2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
题号及赋分 朗读5分 一书写2分 二听读10分 三积累运用33分 四阅读20分 五习作17分 以上六项合计 发展题10分 总分 等级
得分
( 全卷满分100分,书写占2分,用时90分钟;发展题10分记入总分,但全卷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听力部分。(10分)
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4分)
( 脚跟 )( 维持 )( 岗位 )( 拆除 )
听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每年端午节,家长们都会包粽子,北方人常包甜粽,南方人喜好咸粽。那大家知道端午节包粽子有什么含义吗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选贤举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人诬陷,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
公元前278年,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屈原心灰意冷,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着石头跳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跳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纷纷赶到泪罗江边悼念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希望能够捞起屈原的尸身。有一位渔夫提前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划到江中心的时候,渔夫把食物丢进江里,希望能够喂饱江里的鱼,这样鱼就不会咬食屈原的尸身了。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吃掉,就用楝树叶把饭包住,外面缠上彩丝,逐渐发展成了粽子的样子。
(1)每年端午节,家长们都会__包粽子___。
(2)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__天问___》《_九歌___》。
3、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北方人常包甜粽,南方人喜好咸粽。( √ )
(2)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大王。( × )
二、积累运用(33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àn tái liǎn jiá huàn gǎng fú róng
(砚台 ) ( 脸颊 ) ( 换岗 ) ( 芙蓉 )
wéi chí zì sī chéng fá kuí huā
( 维持 ) ( 自私 ) ( 惩罚 ) ( 葵花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8分)
相提并伦(论) 誓不可当(挡 ) 惊慌失错(措 )
文丝不动(纹 ) 沃怪(妖 ) 水密桃(蜜 )
狐假虎微(威 ) 一声不坑(吭 )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声明(②)
明:①亮;②清楚;③公开,不隐蔽。
(2)脚丫(①)
丫:①上端分杈的东西;②女孩子。
(3)凄凉(① )
凄:①冷落寂静;②悲伤。
(4)每逢(①)
逢:①遇到;②迎合,巴结;③姓。
4、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示例:美好的前程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骗来的,是我们用辛勤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2)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 玫瑰的花瓣 );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 最深的湖水 )。(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3)读了《海的女儿》,感触很深。(修改病句)
读了《海的女儿》,我的感触很深。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作者 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2)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句子。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6、口语交际。(3分)
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彼此信任;有人认为,是愿意分享,不自私……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合理即可
三、阅读。(20分)
七、(一)
1.(1)惊慌失措 (2)镇定自若 (3)纹丝不动
(4)屹立 2.调遣 须臾 沉没 犹如 3.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二)
1.有时 有时 2.(1)满心喜悦 (2)理所当然
3.出卖 吹捧 警告 赞扬 4.示例:我认为骡子和铃铛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会为了朋友而互相提醒和帮助。
四、习作。(30分)
提示:这次习作练习要求续写故事,在写作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在脑子里形成故事梗概,再认真写出一篇想象合理、语言通顺的文章。
附加题。(10分)
1.连一连。(8分)
2.你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 请写出两个故事的名字吧。(2分)
示例:《沉香救母》《天仙配》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