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实验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压强》实验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压强》实验题 专项练习
1.小强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及肥皂“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小强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2)比较__________两图可知,__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如图丁,小强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肥皂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
(4)此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木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____。
2.小明的爸爸买了一双有按摩功能的拖鞋,小明发现与脚接触的鞋底表面有许多小凸起,感觉很好奇,他穿上这双拖鞋后感觉脚底有点疼,由此他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小明找来了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质量不等),两个相同的海绵。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1)由于钉板质量不同,所以聪明的小明把两个钉板的钉尖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钉尖上(如图甲、乙所示),实验中小明甲乙丙丁是通过观察 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下列实验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_____(选填序号);
A.利用弹簧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力的大小
B.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C.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D.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海绵下表面形变较小,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他发现桌上有几盒酸奶,于是他在海绵上放上质量 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酸奶,使实验效果变得明显了;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钉子较少时海绵的形变程度明显,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小华用一支铅笔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丙、丁两种方案,你认为 _____(选填“丙”或“丁”)方案更合理一些,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 _____。
3.如图所示某厂生产的两种型号的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其竖放时高度相同,A砖较重,B砖底面积小。哪个砖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A砖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B砖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两块砖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以图中B砖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砖的密度为ρ,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表达式的推导:p=______;
(2)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砖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______有关,所以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4.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观察________来反映;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比较________两图,可以得到: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5)若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小芳由此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你认为她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容器形状有关。然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戊所示。由此可知,小芳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实验时在左右两侧倒入同种或不同种液体。
(1)在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通过观察橡皮膜向______(填“左”或“右”)侧凸起可以判断右侧水的压强较大。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
(2)向左侧水中加盐,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凸起程度变______,这说明______(忽略加盐后水位的变化);
(3)若左侧注入的是水,水面距离橡皮膜8cm,右侧注入酒精,酒精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ρ酒精=0.8×103kg/m3)
6.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了下列实验;
(1)首先选用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横截面积关系为SA<SB),在两端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从原来的A位置下凹至B位置,如图1(a)(b)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与液体重力______,与容器底面积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2)然后将其中一根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的不同位置,实验现象如图2(a)(b)(c)所示;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______;
(3)接着又利用数字式压强传感器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处,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ρ甲=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压强(帕)
1 0.1 980
2 0.4 3920
3 0.8 7840
4 1.2 11760
表二 ρ乙=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压强(帕)
5 0.1 784
6 0.4 3136
7 0.8 6272
8 1.2 9408
a.此实验中用数字式压强传感器测出液体在不同深度处压强值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______关系;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6、3与7和4与8中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得:______时,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2016·河北卷】探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一由A和B构成、两端开口的玻璃制品的底部扎上薄橡皮膜,做成容器.A、B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2SB=40cm2.(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ρ水=1.0×103 kg/m3,g取l 0 N/kg).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容器固定在放有电子秤的铁架台上,使橡皮膜刚好与电子秤完全接触,且电子秤的示数为零,如图所示.
②往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③继续往容器内缓慢倒入60 g水后,水进入了容器,B部分,且在B内的高度为1 cm.然后容容器内再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再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④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的深度______.若在一底面积为40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入300g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Pa,与表格中第5组.数据对比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容器A部分的高度为________cm.
8.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_____.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放置,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水银面长度_____,玻璃管中的水银高度_____.(以上两空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_____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_____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这个实验会有什么不便之处?_____.
9.一根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两端开口,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溶液的玻璃瓶,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如甲图所示。
(1)细玻璃管内的液柱是由于瓶内的气压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瓶外的大气压而形成的。拿着这个瓶子从一楼到五楼(不用手直接拿瓶子),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2)在上一步的操作中“不用手直接拿瓶子”的原因是______。
(3)若在瓶中装满液体,如乙图所示,用力捏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上升,这是因为______。
10.利用容积为1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3)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___________(选填“带刻度”或“全部”)的长度为5cm。这样就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为 ___________cm2;
(5)则大气压的值为 ___________Pa;
(6)提出提高该种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___________。
11.小明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刚刚烧开的水倒入烧瓶内,密封瓶塞后将烧瓶倒置,欲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则还需要什么器材:___________;
(2)接下来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
(3)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4)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
(1)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_____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_____(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 cm,则此时U形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压强差为_____Pa(g=10 N/kg)。
(2)图2是某种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喷雾器未工作时,细管A内外气压相等,细管A内外液面_____,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增大,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_____细管A外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形成雾状向右喷出,如果此时喷雾器停止工作,细管A中的液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物理课上,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抽气机的尾部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三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
【进行实验】
(1)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人三节管中,将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抽气机抽气,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
(2)调换抽气机的挡位,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电脑屏幕图像。
【分析与交流】
(1)打开抽气机抽气时,细管内气体的流速比粗管内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图乙所示,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由图像可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图线①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____(选填“A”“B”或“C”)塑料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当调换抽气机的挡位后,图乙中的三条图线均下移,由此可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实验拓展】实验后,同学们研究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水足够多,仅打开阀门K,当水不流动时,a管中液面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管内液面的高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阀门T打开,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管中液面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管中液面的高度。
答案:
1. 凹陷程度 转换法 乙、丙 压力大小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不能 硬木板形变不明显
2. 海绵的形变程度 A 相同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丙 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3. ρgh 砖的高度和密度 三
4.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B 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丙、丁 不变 不可靠 没有控制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不变 错误
5. 左 转换法 小 橡皮膜两边的压强差变小 橡皮膜不向任何一方凸起
6. 无关 无关 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与深度 液体深度相同,密度越大
7. 520 成正比 750 无关 5
8.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变大 不变 管内水银柱高度变高 不会 不会 玻璃管太长,操作不方便
9. 大于 升高 避免瓶中的气体吸热后体积变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0. 排尽筒内空气 带刻度部分 2 9.5×104 减小摩擦;防止漏气
11. 一杯冷水 向烧瓶底部浇冷水 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2. 小于 a 400 相平 小于 下降到与A管外液面相平
13. 大 小 A 增大 等于 连通器原理 大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