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第3节 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自生原理,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利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退耕还湿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为了更好地处理城市污水,某地建立了以芦苇、黑藻、绿藻等植物为主的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中能净化污水的藻类、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B.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湿地强C.人工湿地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D.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不受污水排放量的影响3、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工程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B.生态工程是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生态工程是指根据分析、设计、调控,建设一个全新的人工生态工程体系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4、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表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5、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A.a、b、c、d B.d、c、b、aC.d、c、a、b D.b、c、d、a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及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草场退化,主要违背的是整体原理B.依据循环原理可实现对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C.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高D.退耕还林工程,只要注意退耕还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可7、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8、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9、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原理的是( )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 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 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0、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等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12、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避免出现赤潮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植物浮床能一定程度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13、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适用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该生态恢复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自生原理、协调原理D.矿石的开采只会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14、如图是某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建沼气池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保了该生态系统物质上的自给自足D.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遵循了循环、整体、协调等原理1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水华频发。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细菌吸收利用B.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C.大型挺水植物与蓝细菌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D.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群落丰富度增大16、在生态农业中对秸秆的利用,经过糖化或氨化过程使之成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再用家畜排泄物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后的残留菌床又用于繁殖蚯蚓,最后将蚯蚓利用后残余物返回农田做肥料,体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1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B.我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C.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D.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18、为净化某地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构建人工湿地、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如图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除污的主体和核心,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种植美人蕉)、乙区域(种植菖蒲)处理后由B处流出(箭头为污水流动方向),甲区域中会加入一定比例分解污水的细菌菌液,一段时间后,之前受到污染的水体环境改善明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A.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整体原理B.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是易管理、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抗逆性C.甲区域中的细菌都能通过获取美人蕉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有氧呼吸D.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二、非选择题19、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成分)。(2)图示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20、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 ,具体实施的措施有 (任答两点)。(2)在农业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制出了如图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 的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 。(2)图中的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3)沼气池中鸡、猪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沼渣又可被养猪场、鱼塘等利用。沼气工程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 ,其充分利用了 原理。22、“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2)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D.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E.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答案与解析1、C解析: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A正确;“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自生原理,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B正确;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错误。2、C解析:人工湿地中某些藻类属于生产者;人工湿地物种种类较少,其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湿地弱;人工湿地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会受到污水排放量的影响。3、C解析: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都属于生态工程,C错误。4、A解析: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变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5、B解析: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整体原理,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依据的是循环原理,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协调原理;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依据的是自生原理。6、B解析: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草场退化,主要违背的是协调原理,A错误;依据循环原理可实现对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B错误;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低,C错误;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注意退耕还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且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功能,D错误。7、B解析: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错误。8、C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9、A解析:协调原理主要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关系,它包括引入的生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或适应当地环境但是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环境,或者是某种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故①②③均涉及协调原理,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原理涉及的范畴。10、D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各种生物相互依存,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11、C解析: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菌渣中直接获取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12、A解析:植物浮床中的植物根能够吸收河水中的氮和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避免出现水华,赤潮发生在海洋中,A错误;吸附基质的存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能力,C正确;植物浮床中的植物根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D正确。13、C解析: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农作物更难以生长,B错误;矿石的开采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D错误。14、D解析:农业生态系统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建沼气池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保了其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不断地输出,需要不断补充矿质元素,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肥料等,C错误;该生态系统是按照循环、整体、协调等原理而设计的生态农业,合理地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15、C解析:蓝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不能利用有机物,A错误;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B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细菌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正确;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群落丰富度减少,D错误。16、B解析:能量的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A错误;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错误;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D错误。17、A解析: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不仅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A错误。18、C解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整体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是易管理、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抗逆性,这样能快速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B正确;甲区域中的细菌可以利用美人蕉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有的细菌应该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加入细菌的目的主要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错误;出水口水样是经过了有机污染物被分解、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后形成的,此时水体中的总氮磷含量下降,由于有机物的减少,出水口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D正确。19、 答案:(1)分解者(2)循环(3)整体(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答案:(1)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人工制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2)自生(3)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4)协调解析:(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具体实施的措施有人工制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2)农业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增强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3)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21、 答案:(1)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鸡、猪、鱼 蘑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 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减少环境污染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由题图可知:图中的消费者有鸡、猪、鱼;分解者有蘑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3)沼气工程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该过程中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了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22、答案:(1)协调 整体(2)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3)BCDE解析:(1)植物的引种要注意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实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遵循协调原理;“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体现了整体原理。(2)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垃圾可以掩埋处理后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3)“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不能走,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理念,A错误;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等,B正确;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C正确;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D正确;结合以上分析,一方面需要生态工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党和政府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E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