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认识古印欧人和欧亚游牧民迁徙的基本情况,分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理解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 知识框架 时空坐标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概念阐释 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依靠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古印欧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 1. 印欧人起源: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 (2)方向: (4)影响: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 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3)优势: 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 (公元前3000—前1000年) 印欧人的发源地 印欧人 赫梯人 波斯人 希腊人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在印欧人没有涉足于希腊地区时,在克里特岛诞生了米诺斯文明。公元前2000年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有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爱奥尼亚人和伊奥里亚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开始影响爱琴文明。 印欧人的到来,古希腊陷入了文明的黑暗时期,至公元前9世纪末期,希腊城邦开始兴起,其中著名的有雅典和斯巴达等,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甚至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些古印欧部族在巴尔干半岛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影响着后续古罗马文明的发展,被认为是西方欧美文明之母。他们随后又被统称为古希腊人,成为今天欧洲人的主体。 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欧人是如何迁徙到巴尔干半岛的?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迁徙:公元前2000年的古印欧人沿黑海北岸西进,渡过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巴尔干半岛。 影响:A.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 B.公元前9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兴起,进入爱琴文明。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内因和外因在决定事态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内部的虚弱。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 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游牧民的军事才能主要主要就建立在骑马作战这一基础上;直至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分析古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外因: ①农业文明的衰落 ②农业文明优越的自然资源 ③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 内因: ①马的驯养并应用到作战上; ②冶铁技术的发明提高了游牧民的战斗力; ③游牧民好战的天性以及忧患意识。 阅读材料,分析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材料三: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材料四 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①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②游牧民族的性格 ③发达文明的吸引 ④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②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③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渐衰落。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1)赫梯人对西亚地区文明的影响 过程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2)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公元前 6 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 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3)希腊人创造了希腊文明 过程 影响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人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①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②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4)雅利安人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①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③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材料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材料三: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印度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材料二:文化传播学派认为,人类重要文化现象和重大发明首先在条件最适宜的地方产生,然后通过民族迁徙和辐射扩散,为其他地区的人类所接受和模仿。我们不同意文化传播学派主张的人类文明一源论,但承认文化传播在人类文明横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古印欧人迁徙对区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 2、整体上推动了区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如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3、促进不同区域间技术等的传播与交流; 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①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 人,创造印度重要文化典籍 和史诗 。 ②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 人,并改进 技术。 ③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 人。 ④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 人,创造了 神话和 。 ⑤占领了西欧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 。 雅利安 “吠陀” 《摩诃婆罗多》 赫梯 冶铁 波斯 希腊 希腊 荷马史诗 凯尔特 梳理:印欧人的迁徙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2世纪,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击败月氏人,大月氏被迫西迁。 ②建国: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1)大月氏(dà ròu zhī)西迁 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至2世纪) ①原因: 公元1世纪建立贵霜帝国,公元2世纪是贵霜帝国巅峰时期。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贵霜为“丝绸之路”所必经之地,艺术具有混合文化特征,其钱币即分别铸有希腊、罗马、巴比伦、伊朗、印度等国神像。贵霜人信奉波斯拜火教,也尊崇佛教。贵霜艺术主要分为王朝艺术和佛教艺术两种类型。王朝艺术以贵霜王侯的石雕肖像和金币铸像为主,贵霜王被作为拜火教神明崇拜。佛教艺术既有受希腊化艺术影响的犍陀罗佛像,又有印度本土式的马图拉佛像,呈现不同的地方风格。见印度美术。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前后,大月氏所设的五个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逐渐强大起来,大约在公元24至25年,贵霜翕侯丘就却灭掉了其他四个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这标志着大月氏统一国家的形成。公元45年,丘就却不再称翕侯,而改称“大王、王中之王”,或“最高王中之王”,贵霜王朝建立起来。贵霜王朝建立之后,丘就却于公元50年左右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战争。向东,他把领土扩展到兴都库什山以南,占领了犍陀罗和呾叉始罗(也译塔克西拉)。 向南,从安息手中夺回了原属于大月氏高附翕侯的领地高附;他还攻取了濮达,可能是指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帕罗帕米萨德)和罽(jì)宾, 到公元65年左右扩张战争基本结束时,丘就却建立的贵霜王朝已经是中亚的一个大帝国了,史称贵霜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第二轮迁徙:3-6世纪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第二轮迁徙:3-6世纪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材料三: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 材料一: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 材料二: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结合所学,分析公元前2世纪以来匈奴迁徙的原因,以及对区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 1、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2、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 3、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 4、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 影响:1、改变了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崛起; 2、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居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4世纪末,匈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向西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它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在西罗马帝国的旧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书写了西欧历史的新篇章。日耳曼人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也促进日耳曼人氏族制度的瓦解。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3)日耳曼人大迁徙 第二轮迁徙:3-6世纪 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s),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奴人袭击,他们在获得罗马皇帝同意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又与当地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日耳曼人 过程: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之旅。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4)阿拉伯人扩张 第三轮迁徙:7-8世纪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原因分别有哪些?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追求等。 材料 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塔西佗如此描述他那个时代日耳曼人的情况:如果他们的本土长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找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 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一般认为:“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 ——《世界通史教程》 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 ——《世界通史教程》 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 (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课后练习 A 2.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整个欧亚大陆从此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这说明古印欧人的迁徙( ) A.推动了东亚区域文化的发展 B.促进了欧亚大陆共同市场形成 C.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 D.影响了欧亚大陆区域文化发展 D 3. 公元前2世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D 4.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 B.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 D.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C B 5. 古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且十分精确的太阳历,为古罗马指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提供了重要参考;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上述材料实质上说明(???) A.阿拉伯文化的落后 B.地域文化的交流 C.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D.人类文明多样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