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备课组 物理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复习 时间课 题 2023中考一轮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科学思维: 通过总领概念——重点考点分析——重点实验回顾——及时检测的方式进行复习。 3.科学探究: 回顾所学过的实验的器材、过程、现象、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分类整理和知识迁移提升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重 点 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难 点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实验学 法 主动愉悦、竞争合作、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学 习 过 程 【整】概念回顾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在1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把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份就是 。 (3)使用方法: ①看:温度计的 和_______; ②放:玻璃泡全部 中,不要接触 ; ③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液面 。 二、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熔化 热. 2.凝固: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凝固.凝固 热. 3.汽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汽化 热. 4.液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 热. 5.升华: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升华.升华 热. 6.凝华: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 热. 【项目1】温度和温度计 例1. 下列与温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绝对零度指0℃ B. 单凭感觉判断冷热程度不如用温度计测量可靠 C. 温度的单位制只有一种温标即摄氏温标 D. 不论何种温度计,必须接触物体才能测量温度 例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项目2】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1. 2.判断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 (2)明确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后的状态; (3)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判断物态变化类型; (4)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的是放热过程。 3.“白气”不是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自然界现象中的雾和露都是“白气”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3.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 B. 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 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 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二、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三、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例6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不变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方法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有等温线段,表示此过程物体继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如图甲中的BC线段,平行于横坐标轴;如图乙所示,非晶体没有这样的线段,即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例7.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项目3】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实验装置: 2.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 _________ 。 3.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 _____________。 4.烧杯中水量的规定及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烧杯中水的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棉网的作用: . 6.搅拌器的作用: . 7.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 8.冰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 9.【交流与反思】 (1)记录温度时的时间间隔不能太久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 10.实验结论: 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 。 【项目4】实验二:探究沸腾的规律 1.实验装置: 2.给烧杯加盖子的目的: 3.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4.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水的沸点不等于100 ℃的原因: 7.在实验中水要适量,原因是: 8.烧杯口产生“白气”的原因: . 9.本实验中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10.沸点及其与气压的关系: 不同液体的沸点 ; 11.实验结论: 【补】温度—时间图像 例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例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 min时处于 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 【课后反思】 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