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悲痛的心情以及面对毛岸英和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学习目标】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3.聚焦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从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深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背景资料、抗美援朝影视资料【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片段,把学生带进那段历史。 二、简介毛岸英和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毛岸英是毛泽东主席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三、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学习生字词péng nǐ móu fù彭德怀 拟定 参谋 奔赴shū chóu chú àn gé特殊 踌躇 黯然 马革裹尸词语解释【拟定】起草制定。【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慰问】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踌躇】独犹豫不决的样子。我 会 写彭 拟 谋 瑞 损 锻 炼眷 赴 搞 殊 尊 签 革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五、默读课文,概括内容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由两个部分组成或者是由两个场景组成)2.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看到有关爱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师:两个部分的事并不是连续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六、列小标题第一部分:突闻噩耗,悲痛欲绝第二部分:痛下批示,忍痛割爱师:面对爱子牺牲这件事,课文用两个典型场景来体现毛主席既作为父亲又是主席的深切情感和复杂内心。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内心的。七、研读第一部分,体会人物内心 PPT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了解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2.品读所画语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3.再次朗读所话语句,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加深对毛主席内心世界的体会。(一)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见到电报时,毛主席有怎样的体现。(二)全班交流体会,结合具体语句深入思考,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①关注数字“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从这些数字体会到毛主席特别伤心、悲痛。②毛主席没有说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的内心肯定很不平静,可能在想着毛岸英从小到大的点滴;在想着和毛岸英见的最后一面......师: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我们能够知道,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毛主席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毛岸英从小经历坎坷,和父亲聚少离多,前几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安地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一位父亲的真情流露。)生:毛主席的内心极度痛苦,不愿意相信儿子已经回不来的现实。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这句话描写了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想一想,毛主席此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他可能在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生1:毛主席不敢相信儿子就这样离他而去了,也可能在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点滴,或者是在深深的自责。生2:“食指按住紧锁的眉头”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内心巨大的悲痛。生3:毛主席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八、作业布置作业:1.对照词语表抄写本课词语,一词三遍。2.杳找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一讲。结合资料,思考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聚焦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伟大胸怀。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毛岸英同志 之墓师: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与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爱子葬在了朝鲜。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二、聚焦第二部分,感受伟人胸襟(一)默读课文,找出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的两种意见1.志愿军司令部电报: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2.朝鲜方面:毛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面对这样的抉择,毛主席会如何做?)(二)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的句子生交流。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能体会到毛主席强忍着伤痛,对爱子毛岸英的无限眷恋之情。他的内心是多么希望爱子遗骨可以归葬的,因为这是一位父亲最真实的感情。2.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踌躇”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是反悔了吗?毛主席犹豫的时候在想些什么?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毛主席在做出决定之前内心巨大的悲痛和不舍。)(三)找出文中毛主席的自言自语和内心独白,体会他身为领导人的伟大胸怀1.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这句话是毛主席收到电报时的心理活动,能够感受到毛主席面对抉择时的复杂心情,作为父亲,他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是多么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啊!2.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这种念头”是什么?生:毛主席立刻打消了让岸英的遗骨归葬的念头。师:为什么很快就打消了呢?生:因为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做贡献,毛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师:是啊,“若有所思”正反映出主席经历这些思考,最终选择了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生:我从毛主席的语言中感受到他强忍着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表现了主席宽广、豁达的胸怀。这是一位父亲历经艰难、痛楚后的伟大决定。师:读一读这两种想法,说说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一个怎样的父亲。(舍己为公的主席、爱子情深的父亲)3.通过分组朗读,体会毛主席矛盾的心理。(四)朗读句子,体会毛主席的矛盾内心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1.读了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联系后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想象作为父亲和领袖的毛主席那天晚上的矛盾心理。3.拓展延伸,补充资料12年后,毛岸英的妻子刘思琪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此时主席己经七十年,近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儿,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其实毛岸英的牺牲给毛主席带来的悲痛一直延续到毛主席逝世,人们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毛主席的衣橱里有一叠叠的整整齐齐的衣物;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毛主席的,而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三、结合课题,升华情感根据自学提示,全班交流1.小组合作,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了解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2.启发学生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这句话结尾? 3.毛主席作出的决定和这句诗有什么关系?四、诗句延伸呈父亲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五、教师小结师: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常年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和毛岸英一样为国捐躯。他们虽然死后身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民同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永远铭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六、作业布置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2.听写本课生字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