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现代文阅读能力拓展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综合训练。农家过年①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从前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②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表、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③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作“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④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⑤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戚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1.农家过年时年前的活动十分讲究,请你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完成表格。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腊月二十八 年前几天活动 吃祭灶饼 剃头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文详写的是除夕和大年初一,具体写了守岁、拜年、走亲戚等风俗。( )(2)作者对年前的准备、初二到元宵节的活动都描写得比较简略,但都必不可少,因为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农家过年的风貌。(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选择。农家过年时的很多活动都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腊月二十三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是希望灶王爷( );全家大扫除是希望( );大年初一早早打开大门,寓意( );大年初一早晨,供奉天地全神,祈保( )。①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②开门进宝 ③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 ④扫掉一年的晦气4.本文可以说是一幅完整的农村过年图谱,具有满满的仪式感和浓浓的年味。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年味淡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阅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②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 ③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④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j g i)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ò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涓涓了。5.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6.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杨柳枯了。 A.植物失去水分。 B.河流变得没有水。 C.没有生趣;枯燥。 ( )②花谢了。A.感谢。 B.认错;道歉。C.辞去;拒绝。D.脱落。( )7.“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中的“他们”是指 _________8.文中破折号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递进: C.表示意思转折。9.你认为这个片段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写出两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言或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11.阅读①一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1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略——( ) 瞬间——( )1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的宴席。把____比喻为____的快餐。1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最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8.短文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1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突然( ) 奇特( )2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从阿瑟林斯基的事例中,你得到哪些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十点上烛,观者就更多。22.文中描写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初六、_________。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2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25.用波浪线画出详细描写元宵节灯的语句,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为人民服务(节选)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6.《为人民服务》一文是 同志为 悼念同志而作的演讲。( )A.毛泽东 张思德 B.毛泽东 李大钊C.毛泽东 鲁迅 D.周恩来 张思德27.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C.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28.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请简要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读画“﹏﹏﹏”的句子,先理解以下词义,再结合文段,说说你对整句话的理解。固:______ 或:______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数据揭秘“逆行者”。2020年1月23日10时,为了控制新冠疫情扩散,武汉宣布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在这一周时间里(23日10点——29日24点),从外省(区、市)进入到武汉的人次,却在持续攀升,共计约12.38万人次。30.这段资料和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一个词或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请结合资料和图片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七 吃腊八粥 置办年货、大扫除 贴对联、年画 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2. × √ 3. ③ ④ ② ① 4.以前过年时有很多习俗,十分热闹,仪式感满满的,年味浓。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习俗被省略了,还有一些习俗只是流于形式,例如拜年,人不见面,被一个电话或一个视频代替了,压岁钱也被“微信红包”等代替。因此说“年味淡了”。【详解】1.这道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利用好提示信息。根据提示可知,表格第一行填写时间,第二行填写活动。知道了这个,再读第②段,从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及对应的活动,然后填写在表格中。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这一句描写的活动都属于置办年货的具体体现,直接概括成“置办年货”即可。2.这道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根据短文可知,第③段详写除夕守岁和第二天早晨的活动,第④段详写大年初一拜年。走亲戚是初二到初四的习俗,因此第(1)题错误。短文第②段和第⑤段分别写了年前的准备、初二到元宵节的习俗,这些都是作者略写的,但是必不可少,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为我们展现了从腊月初八到元宵节农家过年的全貌,紧扣题目。因此第(2)题正确。3.这道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先从短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根据短文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如第一空,先根据提示语“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锁定内容在第②段,然后仔细读上下文,即可找到“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最后选出正确答案。其他空按照这种方法即可完成。4.这道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以前年味浓的原因,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明年味确实变淡了的原因,最后梳理文字写出来。5.cáng gěi kōng jīn 6. A D 7.美好的时光 8.A 9.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分析】5.这道题查学生对多音字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读音。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音字。“藏在何处”的“藏”在语境中读音为(cáng),“他们给我”的“给”在语境中读音为(g i),“空虚”的“空”在语境中读音为(kōng),“不禁”的“禁”在语境中读音为(jīn)。6.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程度,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①“杨柳枯了”出现在句子“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联系句子可知指:柳絮因为没有水分枯死了,此时“枯”指:植物没有水分。②“花谢了”出现在句子“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联系句子可知指:桃花凋谢了,此时“谢”指:脱落,凋谢。7.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联系上文“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可知,他们指:我们的日子也就是曾经的美好时光。8.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2、话题突转;3、声音延长;4、事项的列举分承等。文中破折号出现在“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这句话中。分析句子可知破折号是对前面问题做的解释说明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语段可知在破折号后面的内容都是对前面问题的解释说明,由此可知语段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0.本题考查学生对珍惜时间的诗词、名言或警句的积累。注意抓住"珍惜时间”这个意思,去写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平时积累识记名言警句和格言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注重分类整理。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11.搏 奈 豪 影 12. 细致 永恒 13.影视器材可迅速获得各种知识或者轻松欣赏完文学作品;阅读书籍非常辛苦、乏味、寂寞。 14.读小说是细致的、隽永的,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卡通,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15. 阅读 细嚼慢咽的宴席 电视前的观赏 便捷的快餐 16.阅读书籍是求学间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 17.我赞成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写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阅读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比如我自己看《红楼梦》或者《三国》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不经意想去翻翻原著哪怕电视剧拍的再好,永远也比不上阅读文字的那种境界,并且通过读书一定能积攒自己的才华和词汇,但电视前的观赏就只是消遣为主。【解析】11.本题考查了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多指人的知识、学问)。应划去“搏”。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划去“奈”。毫不费力:是一点也不花费力气,比喻事情非常轻松就能解决。划去“豪”。荧光屏:显示器中关键的部件。划去“影”。12.本题考查了找出文中的反义词。粗略:粗粗、大略、不精确。反义词为“细致”。瞬间:一会儿。反义词为“永恒”。13.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可知,专心读书的儿童越来越少的原因。14.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可知,读小说和看影片的不同之处。15.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从“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可知,把“阅读”比作“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比作“便捷的快餐”。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阅读使人收获更丰富。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从原文“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可知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阅读书籍。17.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分析能力。作者的观点是“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对此观点一定表示赞同,答题时,先引述作者观点,再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说明理由。例如:我赞同作者的观点。读小说时所获得的感受是细致的,且能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骆驼祥子》,虽然也有影视作品,但主人公祥子的心情我只有借助文字才更能感同身受,获得的启迪也更多。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观点,读小说才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18.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19. 忽然 奇怪 20.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21.真理并不神秘,它藏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去探究,去实验,就可能有所收获。【解析】18.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学生要熟记学过的作家作品,也要扩大自己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积累。本文选自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主要讲了通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发现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花会变红和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珠会转这三件事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懈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19.本题考查近义词。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找到与这个词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可。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巩固积累。20.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解答本题,要认真解读文本。找到这一段的关键句、关键词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主要讲了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2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学生要通读全文,根据文中的奥地利医生的事情,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即可。睡觉是一件小事情,但却被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22.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十五元宵节 时间 过了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六 23.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形容两件事毫无共同之处。 24.A 25.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 感受:感受到灯的数量多、花样多。【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第一自然段开始分别写了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从这些时间节点分别介绍人们的活动,所以是从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读全文可知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这两个时间是略写的,其他是详细介绍的。23.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这样类型的题目时,要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文中意思。首先找到“万不得已”在文中的位置,出现在除夕这一自然段,其本意是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在文中指在外工作的人在除夕这天除非无可奈克都会回家吃团圆饭。“截然不同”出现在第四自然开头,其本意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在文中指除夕和初一完全不一样。24.本题考查学生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有表解释说明;话题突转;声音延长;事项的列举分承等。划线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作用,解说为什么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自己的感受可以在句子中去寻找。通读最后一段主要描写的就是正月五元宵节逛花灯的热闹场面。给我的首要感受肯定是灯的种类数量非常多,而且样式都非常好看。26.A 27.B 28.文中举了李鼎铭先生的例子,他是党外人士,但他提出的意见对人民有好处,就被采用了。 29. 本来 有的 人本来就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分析】26.本题考查文章相关背景资料的识记。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27.本题考查中心句的提取。中心句都是能够概括本段话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特殊位置上去找:从总起句去找,从结尾句去找。或者从意味深长的句子上去找。28.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细读结合最后一段,“‘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从这句话进行作答。29.本题考查词语及句子意义的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对单个的字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的方法等来帮助理解。理解掌握句中的重要的字,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容易了。30.一个词: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义无反顾)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1.这些“逆行者”是当之无愧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选择逆行,就是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人民的生命,守护国家的安定,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分析】30.这道题考查对资料的理解。解答这道题,只要是符合语境的词语或句子均可。31.解答这道题,要从资料和图片中分析出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逆行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以从他们的行为——逆行,信念——为人民服务,影响——守护人民生命、守护国家安定等角度来回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