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 8.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法治观念: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健全人格: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责任意识: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重点 依法行使权利难点 维护权利的方式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提示 :注明设计意图) 个人润色部分导入新课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现在,我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权利”一词,这表明我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现实中,人们可能只关注自己的权利,却忽视别人的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能会比较冲动,而不懂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去维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和维护这些权利呢? 播放视频《反向抹零》 视频中顾客吃饭用餐花费202.6元,商家直接“四舍五入”要203元,仅仅0.4元让顾客心生不满,顾客反手一个举报,商家被罚款。 思考:视频中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视频中的反向抹零行为是侵犯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事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讲授新课 一、ppt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 二、自学指导 时间为5分钟,教师巡查课堂。学生自学,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找出不会的,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P43-P44)(重点) 2、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P44) 3、和解(P44) 含义实施方法适用情形 4、调解(P45) 含义实施方法适用情形 5、仲裁(P45) 含义实施方法适用情形 6、诉讼(P46)(重点) 含义实施方法适用情形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观看材料 被告人李某在烈士陵园内,先是踩踏刻有烈士陵园名称的石碑底座,斜倚碑身摆拍后,又到陈祥榕烈士墓前,满脸嬉笑脚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再次摆拍。 思考:对于李某的行为,有人说这是他的自由。你是如何看待上述的说法? 教师点拨: “摆拍”的行为侵害了烈士精神 虽然人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必须在合法,符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去行使你的权利。(设计意图:从常见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从小事开始思考权利的界限) 公民享受权利,但并不能为所欲为,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上的知识点:(设计意图: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重点知识】 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 1)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情况都在侵犯着损害着他人的权利,比如:高空抛物,跳广场舞,装修......噪声使人难以休息和入睡,容易造成神经衰弱症、听觉器官、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噪声投诉举报量持续居高不下。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受理的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约240万件。 2)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升华教育】 当今社会,我们处在一个权利觉醒并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更加注重行使自己的权利,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懂得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但是,在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不应将个人权利绝对化,不得无视甚至藐视他人的权利,而要把认同和尊重他人权利作为培养权利意识的重要方面,反对以自我为中心、反对坚持个人权利至上等错误认识和行为,更不能以行使自我权利之名而侵害他人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是自我权利实现的保证,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针对每个人的。不论社会地位、身份、年龄和性别,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都不能把自己的权利凌驾于他人的权利之上,更不允许以行使自我权利之名而侵害他人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自我权利的实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都需要他人的尊重,否则,任何自我权利都无法实现。(设计意图:理解难度较大,在讲解时可以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目标导学二:按法定程序办事 【案例探究】消费者被骗 观看视频《消费者买冰墩墩被骗》 提问: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分析,视频中商家的行为是否侵权?买家如何反击? 教师点拨: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重点知识】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展示多部法律的图片:国家在公民行使的各种各样权利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我们一定要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的意识。 【重点知识小结】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P43 1)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3)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目标导学三:维护权利守程序 【情景讨论】 如果你家饱受附近的广场舞噪声侵扰,你会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图片:大妈跳广场舞扰民被高空泼粪、大爷买高音喇叭播放“鬼哭狼嚎”与大妈对抗 提问: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教师点拨:不能,这些也是侵权行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行为) 【重点知识】怎样正确维护权利 ? ①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②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展示以上四种维权方式的图片 和解 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展示图片:邻里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消费纠纷 提示:生活中的大量争端都是通过和解来解决的。 调解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展示图片:人民调解 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其彼此互谅互让,在自主自愿情况下,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 展示图片:行政调解 由我国行政机关主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调解制度,有时又被称为政府调解。 展示图片:司法调解 对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以终结诉讼活动的一种结案方式。有时又被称为诉讼调解。 仲裁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 展示图片:《仲裁法》、仲裁庭、仲裁协议书 提示:在课本45页相关链接 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能采用仲裁方式。 有些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诉讼 诉讼是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纠纷的方式。 民事诉讼: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刑事自诉: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行政诉讼(民告官):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提示:诉讼是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诉讼的操作难度较大、耗费精力较多。一般来说,生活中遇到较轻微的纠纷时,尽量先想办法进行和解或调解,而非贸然采取诉讼手段。(设计意图:注意区分刑事自诉和刑事公诉强调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当堂达标 (2022年北京中考真题)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的是( D ) 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 D.人民法院就郑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 (2022年海南中考真题)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C )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 B.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 C.发生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我们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认识到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明白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板 书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