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读书人是幸福人》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读书人是幸福人》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人物、作品。
2.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旨,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3.理解读书求知的重要性,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人物、作品。
2.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旨。
3.学习课文严谨的结构和精当的举例。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坚持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文体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
《读书人是幸福人》是一篇关于读书的议论文。作者通过鲜明的论点,合理的论证、严谨的结构以及精炼、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领会读书的幸福与快乐。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生字词
浩瀚( )上溯( )饱览( )
陶冶( )睿智( )崇高( )
卑鄙( )嗜好( )大抵( )
蠢事( )熔化( )避恶( )
1.全文共5段文字,请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2.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
一.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找出或归纳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1、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3、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使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4、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5、读书人是幸福人。
(中心论点,也是全篇主旨)
二.研读重点,深入理解
第一自然段
1.“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是指什么?
指的是“书中的世界”,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远比我们个人所能亲身经历的广阔。
这种丧失是“不可补偿”,而且导致“精神的不平等”。
2.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
的人是不幸的,为什么?
第二自然段
1.根据第二自然段内容,概述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第三自然段
1.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这句话在句中的作用是什么?
递进式关联词;起承上启下作用
2.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例证法;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论语》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语言简约含蓄,有很多形象性的哲理格言,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反映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和智慧的目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纪传体的特点是以记人物的本纪和列传为中心,兼备众体,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社会的基本情况。
史马迁很可贵的一点在于他的“实录”精神,如:他在多次游历中,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山川形势,探访风土人情,使写作内容符合实际;他认为汉朝对匈奴用兵“建功不深”,并对汉武帝和当朝权贵有所揭露与讽刺,对时事直率地发表议论等。
  史马迁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情形在《报任安书》中有所反映。
《正气歌》
  《正气歌》是南宋文天祥的一首五言长诗。文天祥在抗击元朝失败被俘后,不受威胁利诱,在牢狱中写下了此诗,勉励自己。诗中叙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赞扬了坚强不屈的浩然正气,表现了宁死不降之志。如:“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过零丁洋》一诗为被俘后囚于船中所作,写得慷慨激昂,肝胆照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马克思
  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受到法国启蒙主义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只有为人类幸福而劳动,自身才能完美。后来投身到工人运动之中,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满腔热情的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恩格斯所作《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伟大历史功绩。
鲁迅
  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医治国民的劣根性。他的作品如投枪如匕首,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暴露国民麻木愚昧的灵魂,批判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抨击反动政府和御用文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童年》,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主张不以暴力抗恶,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宗教来拯救人类。
歌德
  19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为诗剧《浮士德》、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写浮士德博士为寻求生命的意义,在魔鬼靡非斯特引诱下,以自己的灵魂换得它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欢乐、痛苦、神游等各个阶段和变化。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应是为了生活和自由而战斗。
拜伦
  拜伦,英国诗人,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讽刺长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该诗通过贵族青年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了以神圣同盟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反动势力。在此之前,拜伦所作长诗《恰尔·哈洛德游记》以及《东方叙事诗》等,塑造了一系列个人奋斗、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他的作品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1.《论语》
2.《史记》
3.《正气歌》
4.马克思
5.鲁迅
6.歌德
7.拜伦
8.列夫托尔斯泰
连一连
A《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B《战争与和平》《复活》
C《洽尔 哈洛德游记》
D司马迁
E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
F文天祥
G《阿Q正传》《呐喊》
H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三自然段(重点段落)
1.第3段列举了许多书名和作家的材料,意在说
明什么?论证什么观点?
2.文中所用的例证法与常见的有什么不一样?
意在说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学得人格。论证读
书对人们的精神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陶冶精神。
将例证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既简明概括,
又启发人们深入思考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具体事例: 《论语》 《史记》 《正气歌》
马克思  鲁 迅  列夫·托尔斯泰  
歌 德  拜 伦
4.理解末句“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
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的含义(结合
前两段内容)
3.语言上有何特点?
语言凝练,句式紧凑,一连串的排比句式,
文采斐然,气势不凡。
第四自然段(点拨)
1.“极大的可能”是否可删?为什么?
不可删。若删去,就变成了所有的读书人及
和所有的书结缘的人都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
趣的人,和原文意思不相符,表达不准确。
2.读书人是幸福人,所读之书应是什么样的书?
“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
3.引用笛卡儿、雨果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论证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笛卡儿
  (Descartes,René)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雨 果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第五自然段
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再次点明主旨,呼应开头,总结全篇。从全文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增广知识)
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陶冶精神)
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培养情趣)
 读书人是幸福人





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举例精当,耐人寻味
三.写作特色:
四.拓展积累:名言警句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 ——巴罗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仿照“从……学得……”的句式举一两个例子。
5、拓展小练习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少年童第周
  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东汉洛阳人,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只好失望回家。他的家人都认为他没出息,对他十分冷谈。苏秦很伤心,于是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增进自己的学问。
  苏秦日夜埋首读书,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来。苏秦为了驱除睡意,便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每当自己昏昏欲睡时,便拿起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剧痛令苏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读书。
  一年之后,苏秦终于学有所成,再四出游说各国君主,更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
苏秦刺股
  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凿壁借光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