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朱光潜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方法,分析作者所举的事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联系。3.学会赏析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素养。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的美学大师。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有删改。本文是朱光潜先生在1924年用白话文发表的第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是朱光潜研究美学的开端。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字词积累瞬息万变 缥缈信手拈来 铢两悉称闲情逸致 心旷神怡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渊穆 意蕴寂寥 谚语(shùn)(piāo miǎo)(niān )(zhū)(chèn)( yì )( yí )(xiào )( xǔ )(mù)( liáo )(yàn)(yùn)极其美好。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渊穆:信手拈来:铢两悉称:闲情逸致:心旷神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初步感知1、初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由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阐述“言”与“意”的关系,提出问题——文学能不能、要不要、言尽其意、尽善尽美。分析文体,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塑为例,具体阐述论证艺术品的“无言之美”。归纳实例,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便于理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绘画照片图画对比绘画的选择之美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文学意蕴之美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音乐无声之美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笆行》雕塑含蓄不露之美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之美《拉奥孔》举例论证5、阅读3—6段的内容,分析“言”和“意”之间的关系。固定的,有迹象的,散碎的,有限的;言手段目的瞬息万变,缥缈无踪,混整的,无限的;意“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6、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你觉得“无言之美”的内涵是什么?“无言之美” 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7、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他们的内涵?并不专指语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 如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曲调、旋律等。这里的美术并不是指我们现在说的绘画艺术,而是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不是不用语言来表现, 只留下空白让读者去猜,而是注重含蓄。8、梳理文章论证思路,本文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文章按照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话题的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言是否能够尽意音乐图画文学言是否有必要尽意雕塑8、你还能说出其他艺术表现的“无言之美”例子吗?无言之美类型图画文学音乐雕刻水墨画讲究写意、讲究留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二泉映月》仿佛是一首长诗,月是诗中的主角,皎洁晶莹,却又散发着寒光;月是美丽的,却又让人凄楚,那是一种寒冷凄婉的 美,像秋风扫落叶:像雪花打在水面上,水面上出现层层涟漪。《思想者》静坐着,他的神情和姿势似乎即将行动,雕塑语言来体现人类面对苦难、死亡时内心沉重痛苦的思索;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沉稳厚重的无言之美。文章主旨写作特点1、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把深奥的美学理论 和人们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易于读者接受,并从中学到一定的鉴赏方法。作者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接 着论述言意关系,然后从绘画、文学、音乐、雕刻四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 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2、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拓展延伸(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