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都出现了什么变化?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牛形酒容器管 仲四马战车诗经书影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2.政治上:新兴地主要求掌权,建立封建专制统治(要求废除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兴修水利;农田施肥;开垦荒地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也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经济发展表现:井田制瓦解井田私田国有私人占有产品要向周王进贡不用进贡私田越来越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封建生产关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旧贵族转化为地主自耕农上升为地主因赏赐土地变为地主有钱人设法得到土地变为地主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出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封建制度相继确立各国展开变法3.军事上:战乱频仍,政局动荡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2.政治上:新兴地主要求掌权,建立封建专制统治4.文化上: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改革呼声)直接原因(推动力)意识形态的推动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1. 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相地而衰征”⑴齐国管仲的改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⑵鲁国的改革:实行“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的改革李悝⑴魏国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①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平籴法”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2.战国时期的改革李悝⑴魏国李悝变法:⑵楚国吴起变法:公元前445年①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平籴法”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减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吴起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必要性(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2)秦献公改革,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法家学说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4)各国变法为秦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2)士阶层的兴起为秦招揽人才进行变法提供了可能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2、改革可能性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的《求贤令》商鞅入秦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必要性(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2)秦献公改革,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有利条件:历史机遇:2、改革可能性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抓住历史机遇)春秋战国 秦国 商鞅新气象 何处去 受重用,立志变法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2课——变法内容“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后因在秦国有功,被封为商君,历史上也称他卫鞅,商鞅,他在少年时代便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崇拜并学习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学说,后来游学他家求取功名,在秦国两次变法,数次率师东伐,收复了大片土地,使秦国一跃成为北方强国,最后因宿敌当政而惨遭杀害,虽然他的政治生涯只有20年,却因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有力的一笔,被后人称为杰出的政治谋略家。 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得到公孙痤的赏识没有被魏惠王重用弃魏从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国的重用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徙木立信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 鞅 变 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实质、作用1、经济—富国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积极:1、促进农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2、巩固封建统治消极:1、阻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3、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1)废井田、开阡陌1、经济—富国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秦朝统一度量衡奠基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1)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树立封建地主阶级优势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途径2、军事—强兵2)废除世卿禄,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2)废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3、政治—集权3)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1)严格户籍制度(什伍制度 )连坐法强化统治保证兵源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商鞅执政后,专讲法治而摒弃德治,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最终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靠山的商鞅因遭诬陷而被诛灭九族。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请看书思考:“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压制思想,摧残文化,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4、思想文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改变风貌增加财政收入措施 作用经济 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政治 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⒈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⒉有效性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4.彻底性5.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6.推行力度最大7.强调法治、耕战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2)不同改革内容不断深化: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比较(1)相同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目的:为了富国强兵一、商鞅之死1.原因:2.过程:3.结果:奴隶主贵族对新法的抵制、破坏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秦及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例如:郡县制户籍制度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马克思主义: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2)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材料: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问:谈谈材料中司马迁对商鞅的看法如何,他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答: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①生产力标准:是否有利于推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道德标准:是否符合民意;③社会进步标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④(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不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评价变法成败的标准(依据):(1)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2)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强弱的对比;(3)改革的措施、策略与用人等是否得当;(4)能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从秦国的实际出发,改革措施全面、彻底。③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④商鞅坚持改革的魄力。二、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三、评价商鞅变法:1.性质: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2.作用: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设经济上:废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基总的来说:改革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三、评价商鞅变法:1.性质:2.作用:3.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②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迫;③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未彻底废除奴隶制;④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秦朝的暴政);⑤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思考:秦二世灭亡的根子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种下了?你认为呢?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秦朝有 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启示:1、改革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3、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5、应合乎国情,顺应民意,关注民生,用人得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