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常委会审议的68件法律草案、决定草案中,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有34件,占总数的一半;由其他部门或单位负责起草的法律草案,人大提前介入,做好组织协调,发挥审议把关作用。由此可知(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国家立法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拥有立法权的唯一国家机关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的程序和机制日趋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0年,某市首例暴力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采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庭审理,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线上”旁听了这次“云审判”。为了保证旁听效果,该市人大提前通过代表履职APP发布案件基本情况,听庭结束后,代表们在微信群内开展了线上“评议”。由此可见( )①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管理国家司法工作②人大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关注司法公平与正义④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3.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赵某坚守扶贫第一线,带领科研团队创建黄山黑鸡保护区、保种场、保种户三级保种体系,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他针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并防止返贫等问题,提出多份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展现出“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材料表明( )①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排忧解难是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②人大代表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③来自扶贫第一线的人大代表才能真实地表达人民的心声④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行使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正式入宪。这些设区市可就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事项进行地方立法,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如果发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违反上位法,就要纠正。可见(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②地方人大依法享有立法权,根据实际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上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④地方立法权扩容旨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维护国家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小明在浏览时政新闻时,看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议程(2022年3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预备公议通过)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审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九、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十、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唯一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监督权、最高司法权、最高决定权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它监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年是全国人大成立66周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下列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旨在实现国家权力相互制衡 ②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7.浙江省委聚焦新形势下电力发展需要,决定启动立法工作。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浙江省政府起草了《浙江省电力条例(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29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浙江省电力条例》。该条例的出台过程( )①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②表明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积极行使国家立法权③表明我国各国家机关之间协调配合、相互制衡④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近年来,全国人大先后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对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明确规定,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转化为法律制度规范。这些举措表明( )①人大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③民主是实现法治的根本保障④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中共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评选颁授活动,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表明在我国( )①依法治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②人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关于我国的政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体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②我国的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③我国的政体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真正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其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①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②它保障了人民民主,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国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随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推进,各级人大代表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普遍提高,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议案越来越多,讨论发言中推进国家有效治理和法治进程的对策和建议多了,关心百姓疾苦、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呼声和意愿的声音更加普遍了。这表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 ③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 ④人大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其优越性为世界所瞩目,许多国家的政要、议员来华访问,都会主动提及政治制度话题,都想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外的普通民众也对此抱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一制度( )①是适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 ②植根人民之中具有强大生命力③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能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14.进入新时代,中国创造了各方面的奇迹,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历史巨变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在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上看,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背后的密码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有效维护人民的利益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民主和专政相结合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可靠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体现了我国( )A.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人大代表在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C.要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D.工作重点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6.M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代表议案的审查报告,其中,交市人民政府办理、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71件议案,合并为4项议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地方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和决定权②地方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③市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为了切实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长江汉江湖北段实施禁捕的决定》。对于上述信息,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省级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行机关②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③国家机关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地方权力机关因地制宜做出重大决定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8.2022年4月1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听取了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体育法修订草案、黑土地保护法草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获得通过。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依照法定程序行使监督权,监督法律的实施②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审议权,审议通过国家法律③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依照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民主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中央纪委机关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成了国家监察立法的工作专班,共同研究起草监察法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使决定权②社会公众通过立法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立法③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21年12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法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新问题进行修订的,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并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可见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公民表达权②行使最高立法权,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③探索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的途径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持立法工作立足实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2022年11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按照规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将受限,单位和居民不执行垃圾分类将面临处罚。在管理条例修改之前,许多市人大代表赴基层听取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问题意见建议,为修订提供参考,并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垃圾分类的。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其实,我国早就提出了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在五年规划当中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强化落实,形成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中国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得到国际社会“点赞”。为实现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目标,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手段全力推进,“中国行动”可圈可点。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低碳发展的系列目标,“中国承诺”作出表率。结合材料,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实施。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的所有环保相关提案中,碳中和、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议题受到全行业热议。此外,危废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环保产业发展等都是两会聚焦的议题。在危废处理方面,两会代表认为,智能系统在危废管理和环境治理方面应有更多作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根据具体污染物和具体地区的不同特点,综合开展治理,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绿色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进一步提升。(1)全国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应如何落实环境保护责任。(3)如果你是人大代表,在推进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怎样履行职责?参考答案:1.B2.A3.A4.A5.C6.B7.B8.D9.C10.A11.B12.B13.C14.B15.A16.C17.D18.D19.D20.B21.①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条例》,为垃圾分类提供法治保障。②贯彻民主集中制活动原则。北京市贯彻中央法律、政策,《条例》的修改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③人大代表协助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22.①人民代表大会要积极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确定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确保有法可依。②人民代表大会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监督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和督促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依法落实环保责任。③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坚决贯彻执行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责任。④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积极依法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推动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督促政府等机关依法保护环境,落实环保责任。2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要积极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监督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和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落实环保责任。(3)作为人大代表要自觉协助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动环保责任落实;人大代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对环保工作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促进环保工作,对人民负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