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导学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导学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师寄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班级: 姓名:
《春》
[学习目标] 积累文中的重点生字词,了解作者朱自清及相关文学常识。 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3.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划分层次,理清课文结构。
[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字词,感知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2.难点:掌握朗读技巧,理清课文思路。
【导学流程】 一、导入语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窠巢( ) 宛转( ) 黄晕( )薄烟( ) 繁花嫩叶( ) 赶趟( )抚摸( ) 朗润( ) 花枝招展(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 ) 晕( ) 薄( ) 和( ) (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黄晕: 烘托: 抖擞: 花枝招展: 整体感知(20分钟) (一)了解作者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背景材料 本文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期间。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 ,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副图画,并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吗?如____图。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语句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提醒: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用”︿“指示在词语的上方,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的读下来。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作者为什么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春天? 四、布置作业 思考积累拓展第四题。 [教师寄语]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班级: 姓名: 《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优美的情景。 2.品味优美语句,分析文章用语的生动与修辞手法的妙用。 3.体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2.学会借鉴课文,仿写课文。【导学流程】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1、体会优美的情景,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方法(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图和煦、芳香、悦耳( )图由静景到动景、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
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5分钟) 比喻知识 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分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句,例:露似珍珠月似弓 暗喻:本体喻体中间没有比喻句。例:阳光下盛子的百合就是您的笑容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泪珠里。 判断方法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关键看是否有本体喻体。 作用:可使事物电动形象具体可感.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作者在第五自然段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人体的多种感官,找到相关句子,说说他们分别表现春风的什么特点? 触觉视觉嗅觉听觉
迎春部分末尾三个比喻各字成段,他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三、拓展延伸(12分钟) 研讨课文的一些写法上的特点。 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如比喻、拟人、视觉、听觉、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和春相关的诗句文章。 五、反馈检测,查漏补缺(5分钟) 1.(2020曲靖期末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B.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C.在2020年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同学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老师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D.曲靖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马雄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金麟湾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真是美不胜收!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 他们嚷嚷。(反复、 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 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我不是 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 设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