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复习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一、文学常识
9.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樟寿,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10. 《老王》选自《杨绛散文》。杨绛,钱钟书夫人,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作有《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作家,学者,,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11. 《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是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12.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 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随堂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B.《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二、字音字形
(一)字音、字形。
9. 《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 ) 掷 (zhì ) 脐(qí )憎恶(zēng )( wù ) 菩萨(pú)( sà)竹竿( gān )烦琐(suǒ ) 土匪( fěi )辫子(biàn )胸脯(xiōng)(pú )
疮( chuāng )疤( bā )诘( jié )问 哀悼( dào )茉莉(mò )书斋(zhāi ) 霹雳(pī )( lì ) 震悚( sǒng )粗拙( zhuō )守寡( guǎ ) 辟( pī )头
骇( hài)惶(huáng )急 掳( lǔ ) 惧惮( dàn ) 渴慕(mù )孤孀(shuāng ) 絮(xù )说 情有可原 莫名其妙 聚族而居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10. 《老王》
蹬( dēng) 绷(bēng ) 捎(shāo) 惶恐(huáng) 肿胀(zhǒng zhàng)
荒僻(pì) 取缔( dì ) 降( jiàng )格 镶嵌( xiāng qiàn ) 门框(kuàng) 滞zhì )笨 侮 辱wǔ rǔ )愧怍 kuì zuò) 伛(yǔ) 翳(yì )
骷髅( kū)(lóu ) 塌( tā )败 攥(zuàn) 着 琢磨zuó mo
11. 《台阶》
啃(kěn) 蹦(bèng) 撬(qiào) 磕(kē) 门槛(kǎn) 厚道(dào)
糟(zāo)糕(gāo) 醒(xǐng)悟 晌(shǎng)午 烦(fán)躁(zào) 头颅(lú)
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 微(wēi)不足道 大庭(tíng)广众
12. 《卖油翁》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nì)之 颔(hàn)之 咨(zī)
忿(fèn)然 杓(sháo ) 酌(zhuó)油 沥(lì)之
三、词语理解
9. 《阿长与〈山海经〉》
惶急: 惊慌急迫。 诘问: 追问,责问。
惧惮: 害怕,畏惧。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烦琐: 繁杂、琐碎。 谋死:谋杀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的说
辟头:开头 孤孀:寡妇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莫名其妙: 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
聚族而居: 同一家族聚在同一处居住。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10. 《老王》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 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常用语书面语) 惶恐:惊慌害怕。
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 伛: 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
11. 《台阶》
凼dàng:水坑 晌午:中午。 涎xián水:口水。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焦躁。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大庭广众: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四、文言词句
(一)课文重点字词详解
卖油翁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①圃:园子。②释: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从。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三)、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2. 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勺”,勺子。
(四)、一词多义:
1. 射 吾射不亦精乎? ( 名词,射箭的本领)
尝射于家圃 ( 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 ( 名词,射箭的本领)
2. 以 公亦以此自矜 ( 介词,凭借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介词,用 )
以我酌油知之 ( 介词,凭、靠)
3. 而 而钱不湿 ( 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
康肃笑而遣之 ( 连词,表修饰,可译 “着 )
久而不去 ( 连词,表修饰可译“地”)
释担而立 ( 连词,表顺承 )
4. 之 睨之 (代陈尧咨)
但微颔之 ( 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 代词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代词 指油 )
康叔笑而遣之 ( 代词 指卖油翁 )
(五)、一词多义:
1.但手熟尔 (古:只 今:常用为转折连词 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 (古:怎么 今:安静,安全)
(六)、词类活用: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2.轻吾射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射箭的本领。)
3. 但微颔之 (颔,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4. 康肃笑而遣之 ( 遣 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七)、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正确顺序尝于家圃射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省略主语油
五、文章主旨
1.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与阿长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生动地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愚昧。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渴望平安并热爱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和敬佩之情。
2. 《老王》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行,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3.《台阶》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了父亲为造新屋、砌台阶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侧面表现了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4. 《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六、写作特点
1. 《阿长与〈山海经〉》
(1).欲扬先抑的写法
(2).详略得当
(3).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 《老王》
(1).以小见大,有详有略地刻画人物形象。
(2).语淡意浓(温婉简淡)
3.《台阶》
(1).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情节.
(2). “父亲”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4. 《卖油翁》
(1)寓理于事,通俗易懂
(2)欲抑先扬,推波助澜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4)对比衬托,道出深刻哲理。
“射箭”和“酌油”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作者却偏偏将它们放在一起写,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过对射者、酌者技艺和态度的鲜明对比,凸显“熟能生巧”的生活哲理。
随堂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B.《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随堂练
1.根据语境,在括号内给加横线的字填上正确的拼音。
本单元写了“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有弱点,但不乏( )人类优秀品格的光辉。喜欢“切切察察”的长妈妈讲过震悚( )骇人的故事,但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双眼结翳( )的老王伛( )偻着身子为“我”送来了鸡蛋,让“我”愧怍( )( );筹( )划造台阶的父亲,吃苦耐( )劳,拼命苦干,是那个时代农民精神的真实写照。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絮说 孤孀 疮疤 门槛 凹凼
B.憎恶 菩萨 书斋 糟糕 醒悟
C.烦琐 哀悼 塌败 取缔 惶恐
D.霹雳 粗茁 烦燥 侮辱 镶嵌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然。
B.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C.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D.地震过后,眼前一片废墟,真是美不胜收啊。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都是微乎其微。
D.小红长得低眉顺眼、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
3. 【能力详解】
考点:标题 考查角度:标题含义;标题作用。
【方法点拨】
(一) 1.标题含义分析法
(1).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①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在文中的含义。②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抓住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
(2).关注文章的点题句。文中的点题句往往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思考是概括内容还是概括主题。
2.标题作用分析法
(1)点明写作对象;
(2)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串全文,是本文的线索;
(5)概括主要人物或事件;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7)表明主旨的观点,寄托作者的情感;
(8)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二)考点:详略得当
主流题型: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文中为什么详写这部分呢?
【方法点拨】
详略得当分析法
1.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
2.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要略写。
3.解题步骤:首先判断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是略写。然后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中心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随堂练:
1.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2.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 (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
,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 (同一家族聚在同一处居住。) 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3. 父亲老实厚道 (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4.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 (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但他做得很认真。
5.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 (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6.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 ,( ),的模样。
7.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 (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随堂练:
1. 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善射(shàn)  自矜(jīn)   家圃(pǔ)
B.睨之(lì) 发矢(shǐ) 颔之(hán)
C.忿然(fèn) 酌油(zhuó) 覆其口(fù)
D.杓(sháo) 沥之(lì) 遣之(qiǎn)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3).睨之久而不去 ( )
(4).但微颔之( )( ) (5). 康肃忿然( )
(6). 尔安敢轻吾射( ) ( ) (7). 康肃笑而遣之( )
(8).以我酌油知之( ) (9).徐以杓酌油沥之( )
3.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汝亦知射乎 尝射于家圃
C.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吾射不亦精乎?
(3).徐以勺酌油沥之。
5. 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随堂练:
(一) 《阿长与〈山海经〉》
1. “伟大的神力”在文中出现两次,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买 《山海经》这件事呢
3. 课文结尾补写阿长的悲苦身世,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老王》
1.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2. 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3.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什么作者觉得愧怍?
(三) 《卖油翁》用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 、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 的态度。
2. 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
3.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4.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5.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6.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七、综合性活动
1.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请你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下联。
2. 材料探究。
材料一:韩斡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韩斡每天都能看到饮酒客人的坐骑,久而久之,从心底里产生了对马的热爱,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于是他就抓紧空闲时间,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就这样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最终他画的马匹体态优美,人们交口称赞。
材料二:成龙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有拉筋、劈腿、翻筋斗等动作。大清早5点便起床练功,练到晚上12点止。除了练功外,他还要做清洁、洗碗……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19个小时的艰苦训练中成长的。
结合《卖油翁》,谈谈这两则材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C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二、字音字形
1. fá sǒng yì yǔ kuì zuò chóu nài
解析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按现代汉语拼音规则恰当注音。
2. D.茁→拙,燥→躁。
3. 解析D.“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与前文的“一片废墟”矛盾。
4.【解析】选D。“低眉顺眼”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三、词语理解
1.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2. 莫名其妙 聚族而居 3.低眉顺眼 4. 微不足道
5.言外之意 6. 若有所失 7.大庭广众
四、文言词句
1. B 睨之(lì)应为睨(nì)之 颔之(hán)应为颔(hàn)之
2. (1). 自夸 (2). 放下
(3).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 只 、 点头 ) (5). 气愤的样子
(6). 怎么 、 动词轻视) (7). 打发
(8).凭、靠 (9). 下滴
3. C
(解析:A.介词,凭借/用;B.名词,射箭的本领/动词,射箭;C.离开;D.自己/从。)
4. (1). (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
(3).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5. D (解析:陈公自以为射技高超而自满,卖油翁却“但微颔之”,这让陈公更为不满。)
五、六、文章主旨、写作特点
(一) 《阿长与〈山海经〉》
1.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彩不同。
(1).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2).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2.详写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 因为这件事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了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3. 补叙长妈妈悲苦的身世。与开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照应,再次强调阿长的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过了这么久,“我”依然把长妈妈记在心中,说明“我”对她的感情之深。表达了“我”对她的内疚、同情、思念。
(二) 《老王》
1.(1).送冰块,车费减半 ( 老实厚道 )
(2).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善良仁义 )
(3).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 知恩必报 )
2. 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即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3.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三) 《卖油翁》用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 公亦以此自矜 、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 自矜(或骄傲)
2. 睨之 , 但微颔之, 轻视(或轻蔑 ; 无他, 但手熟尔
熟能生巧。
3.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4.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5.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其所说的道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6.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七、综合性活动
1.示例:卖油翁技艺超群,人间罕见。
2. 示例: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掌握技艺,获得某方面的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