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1---------声的世界考点一 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传播 条件 声音靠______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__传声真空______传声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______.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声速 影响因素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声速是______m/s.一般地,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最快,______中次之,______中最慢回声测距 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s声=v声t.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探究(1)用转换法放大发声体的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是发声物体的振动用眼睛很难直接看到,我们感知发声物体的振动,要采用转换法将物体的振动放大,比如撒在发声体上的泡沫屑被弹起、与发声体相接触的乒乓球被弹开等现象都能反映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真空铃实验(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用玻璃罩罩住正在发声的闹钟,并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铃声随着罩内空气变稀薄而变小,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但铃还在振动,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后,声音逐渐变大,说明空气能传声。①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都是介质。②真空不能传声。(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①骨传导:人们自我感知自己的声音主要利用骨传导。②空气传播:外界传来的声音→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听到声音。③耳聋分类:传导性耳聋(传导发生了障碍)和神经性耳聋(永久性耳聋)(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立体声: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位置(相当于双耳),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双声道立体声)。练习跟进: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2.如图,玻璃缸内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鱼缸→水→鱼C.鱼缸→水叶鱼D.水→鱼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舞台上放一个话筒,将声音放大后通过舞台上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通过人的两只耳朵便能听到舞台上的立体声B.如果在舞台上左右不同的位置放两个话筒,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通过人的两只耳朵,便能听到舞台上的立体声C.只要舞台上放两个以上的话筒,用两条以上的线路通过两个以上的扬声器播放出来,虽然某人有一个耳朵是聋的,也能听到舞台上的立体声D.上述说法均是错误的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5.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________产生.考点二 声音的特征1.声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声音的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概念 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影响因素 振动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 ______和距离.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______,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____、____、粗细等 改变用力的____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举例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 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提示】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对同种材料做成的发声体,粗、长、厚、重、松的物体发声音调低。3.声波图对比声波图 音调 响度低 相同高 相同习题跟进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是(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C.丁甲丙乙 D.甲丙乙丁3.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凡是能够发声的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有力、低沉,从声学角度讲叫声“有力”是指 ,叫声“低沉”是指 ,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由上述规律可知,图 是蓝鲸叫声波形图。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5.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6.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考点三 超声、次声及声音的利用1.可闻声:振动频率20Hz ~ 20000 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次声:频率低于20 Hz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用“B超”检查身体 超声波碎石、洁齿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 超声波雾化器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 超声波武器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 次声波武器【提示】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________Hz之间.习题跟进1.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不能听见超声,所以超声不是声B.次声就是声音响度很小的声音,所以人耳听不见次声C.超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是3.0×108m/sD.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只是声波中能被人耳听到的那一部分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B.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定义 物理学 角度 指发声体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 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等级 通常用______(符号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____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控制途径 ①在________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________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③在________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提示】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声音既可能属于乐音,又可能属于噪声.习题跟进1.在中考期间,为减少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B.停止在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2.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利用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 )A.在人耳处 B.在声源处C.在传播过程中 D.在人耳处和声源处3.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4.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综合训练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______会降低.2.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 拆掉了口琴外壳, 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3.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4.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B.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8.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次声的是(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方向和距离D.预报海啸、台风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一定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