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中心任务: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设问导读一 内能什么是内能?内能的单位是什么?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 。你能说出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吗?内能存在什么物体中?有没有没有内能的物体?物体内能与温度存在什么关系?除了温度会影响内能,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能?自我检测一1、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动能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的机械能为零,它的内能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它的内能一定减小2、内能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不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C.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D.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设问导读二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改变内能的第一种方式:热传递、什么是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热量?如果一个物体吸收热量,那么这个物体的内能会怎样改变?如果放出热量呢?温度 热量 内能含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表述 可以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等表述 可以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可以用“有”“具有”“改变”“增加” “减少”等表述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联系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自我检测二1、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2、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桶水比一杯水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设问导读三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做功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生活中由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 。规律总结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三者的关系如下:(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自我检测三1、关于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C.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增大2、下列现象中,加横线的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B.烧开的水壶里,高温水蒸气顶起壶盖C.大雨倾盆时从空中下落的雨滴D.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