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0分)1.“高原之舟”是下列哪种动物的别称( )A.滩羊 B.骆驼 C.牦牛 D.长颈鹿2.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A.西宁 B.成都 C.乌鲁木齐 D.拉萨3.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面积广大,土层深厚 B.丰富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C.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丰富 D.湖泊星罗棋布4.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导致自然景观依次出现变化,图中甲处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C.荒漠草原 D.荒漠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6.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地表植被由东到西从森林草原、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气温递增 C.降水递减 D.风力加剧7.青藏地区青稞、小麦等单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较低 B.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河湖众多,雨水充足 D.当地种植技术先进8.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所穿的藏袍反映了当地( )A.气温高,年温差大 B.气温低,昼夜温差大C.降水多,常年风沙大 D.降水少,日照时间长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图中为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分布图。据材料完成下面9-11小题。9.甲生物多样性中心位于( )A.南岭 B.秦岭 C.长白山 D.横断山脉10.乙生物多样性中心所在地形区的自然特征是( )A.雪峰连绵 B.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 D.地势平坦11.四大地理区域中,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数目最多的是(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山东援藏的50兆瓦“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于2020年开工,该项目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藏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下图为日喀则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12.日喀则市建设50兆瓦“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的优势条件是( )A.纬度高,光热充足 B.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烈C.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D.冬寒夏凉,年温差大,日温差小13.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队队员小李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了解到( )A.当地居民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 B.当地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糌粑是当地的传统美食 D.三河牛是当地的主要牲畜读下图,完成下列14-15各题。14.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场,但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业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有种植业分布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 ②我国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③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④位于青藏高原南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的高原地区生长的蔬菜。甘肃省是我国高原夏莱的优质生产地,当地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期间,莱农凌晨摘菜,经专业检测,冷冻后即刻运往2000千来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高原夏莱价格一直较高。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16.图中最接近①地的年降水量是( )A.150mm B.350mm C.550mm D.850mm17.与广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不包括( )A.夏季温凉 B.昼夜温差大C.地势低平,热量充足 D.降水少,光照充足18.市场上的高原夏菜价格一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品种独有 ②专业检测,成本高 ③凌晨采摘,劳动力成本高 ④运输距离长且需冷冻,运输成本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19-20小题。19.“中华水塔”河流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0.今后,该地区应(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 C.大力开发水能 D.扩大牧场规模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暑期四条游览线路。读下图,回答下面21-23小题。21.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22.若按④路线游览,下列景像可能为途中看到的是A.银装素裹的大地B.茫茫的沙漠C.金灿灿的稻田D.蜿蜒的长城23.小华绘出了四条游览线路经过的某些主要山脉或地形区的简略示意图(下图),其中绘制可能出现错误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回答下列24-25小题。24.甲地建筑物特点和密度,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C.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25.关于甲乙丙三地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农业规模差异的原因是降水量差异B.甲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热条件不足C.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引黄河水灌溉方便D.甲乙丙三地的共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二、解答题26.读我国西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B-C降水逐渐____,植被景观呈现出____-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影响因素是____。(2)①②③三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③地是____,主要灌溉水源来自____。27.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的差异,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识别并写出图中我国区域名称。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2)甲、乙两区域以__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为界,此线约为我国1月0℃等温线和__________nm年降水量线。(3)从地理位置看,甲、乙两区域临海,丙区域位于__________,距海遥远,气候__________。(4)区域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各异,乙、丙两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______;甲、丁两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牦牛是青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故答案选C。2.D【详解】试题分析: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而西藏的省会拉萨更因太阳能丰富而被称为“日光城”,故选D。3.C【详解】试题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为充足等优势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由此可见正确的是C,其他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图中的甲乙丙从西向东距离海洋越来越近,降水逐渐增多,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量最少,受降水的影响,自然景观是荒漠,该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故选:D。5.B【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故选B。6.C【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受降水递减的影响,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森林草原向草原、荒漠的变化,C对,ABD错。故选C。7.B【详解】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区,所种植的农作物青稞、小麦等单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故选B。8.B【详解】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故B正确。故选B。9.由图可以看出,甲地生物多样性中心是位于横断山脉,这里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大,给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D。10.乙生物多样性中心是位于青藏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地表特征是雪山连绵,故选A。1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最多的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生物生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故选D。12.日喀则市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是建设“光伏+储能”的优势,B正确;日喀则市位于28.2°N附近,纬度较低,A错误;“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与太阳能有关,与水源是否充足无关,C错误;日喀则市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D错误。故选B。13.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日喀则市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当地居民不可能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A错误;日喀则市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藏族主要信仰佛教,B错误;日喀则市位于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是牦牛,三河牛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牲畜,糌粑是藏民的主食,一般用青稞、豌豆炒熟磨成炒面,以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后捏成小团食用,C正确,D错误。故选C。14.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海的③湟水谷地、西藏的②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故选:C。15.图中阴影部分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为了保护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在此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故选:A。16.由图中等降水量线图可以看出,①地的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从干湿区划分属于半干旱区,故选B。17.夏季,高原夏菜成为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蔬菜供应地的主要愿因可能是南方地区高温且自然灾害多,不适宜蔬菜种植,而祁连山区海拔高、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高原夏菜”。AC正确,BC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18.市场上的高原夏菜价格-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品质好,价高;凌晨采摘,劳动力成本高;运输距离长且需冷冻,运输成本高;专业检测,成本高。故选B。19.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主要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我国由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气温高,降水多,故“中华水塔”河流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7月。20.三江源地区生态比较脆弱,蕴含丰富的水源,湿地广布,动植物种类多,故要加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21.由图可知,图中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②,经过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经过了我国全部的干湿区,故选B。22.由图可知,④路线是自上海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后,到达珠江三角洲地区,沿途可游览到的景观是金灿灿的稻田,银装素裹的大地和蜿蜒的长城是北方地区的景观,茫茫的沙漠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故选C。23.由图可知,①路线是从上海到东北地区,沿途可能会看到大兴安岭,②路线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沿途不可能经过武夷山,故选B。24.读图可知,甲位于西北地区,地处祁连山东麓,为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建筑物多为平顶房,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以小型聚落为主,聚落密度小,B正确,排除AC;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建筑物特点和密度,排除D;故选B。25.读图可知,甲为河西走廊,乙为湟水谷底,丙为宁夏平原;甲乙丙三地均深居内陆,降水较少,降水量差异不大,排除A;甲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排除B;黄河在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冲积成了丙宁夏平原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引黄河水灌溉方便,C正确;河西走廊是我国春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排除D;故选C。26.【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且由于海陆位置的原因,从A-B-C降水逐渐减少,植被从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2)读图可知,①地是河套平原,②地是宁夏平原,③地是河西走廊,该地区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来灌溉农业。27.【详解】(1)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甲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2)甲是南方地区 ,乙是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被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nm年降水量线穿越,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3)从地理位置看,甲、乙两区域临海,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4)区域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各异,乙、丙两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乙北方地区,丙以畜牧业位置;甲、丁两区域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丁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以高山草甸为主,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