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胀冷缩》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2课《热胀冷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热胀冷缩》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2课。本节课进一步带领学生学习物质在受热和冷却以后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尝试利用热胀冷缩这一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温度计液柱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第二部分,通过设计实验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第三部分,通过铜球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第四部分,利用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连,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了物体的温度有冷热之分。虽然热胀冷缩现象比较常见,但学生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所以,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初步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都会发生变化。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探究实验方法以及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实验和系统探究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受热和受冷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2.能观察并描述物质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发生的变化现象。 3.能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能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5.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证明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6.在进行物体热胀冷缩实验中, 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7.了解热胀冷缩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8.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9.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出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0.能用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研究物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烧瓶、空心管、胶塞、红色水、记号笔、烧杯、冷水、热水;锥形瓶、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 板块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观察、猜测等引入问题聚焦,导入新课。 1、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明确:有液泡、液柱和刻度等。 2、观察:把两支刻度一样的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明确:热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冷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3、液泡和玻璃管中装着红色液体。当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液面会随着水的冷热变化而变化,从而显示水的准确温度。 想一想,红水增加或减少了吗?为什么? 明确:在密封的玻璃管里,红水不可能增加或减少,液柱的上升或下降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猜测:液泡里的红水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变小。 板块二、讲授新课 通过设计实验,得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一)、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吗? 1、实验材料 红墨水、水、热水、冷水、带塞的玻璃瓶、细管等 2、实验设计 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可以自制)和配套的烧瓶。 ②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3、实验记录表1 4、像水这样受热体积就增大,受冷体积就缩小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不过温度计里装的不是水,而是酒精、煤油或水银。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实验2: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你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吗? 1、实验设计 ①用气球嘴套住烧瓶瓶口。 ②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③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2、实验记录表2 3、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得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3: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1、观察演示实验回答: ①观察常温下,铁球能否刚好通过铁圈。 ②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2、实验记录表3 3、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温馨提示 ①铜球加热后不要触摸,以免烫伤。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 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 燃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物体。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 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6、酒精灯结构 酒精灯由灯帽、灯芯和盛酒精的灯壶三部分组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7、讨论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 (四)、拓展提高: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1、夏天轮胎容易爆胎(轮胎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2、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球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3、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温度低,电线收缩) (五)、作业布置 生活中,你遇到哪些热胀冷缩现象?收集起来,与大家分享。 板块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