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用种子繁殖》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用种子繁殖》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用种子繁殖》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繁殖》的第1课《用种子繁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用种子繁殖》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繁殖》的第一课。本课学生探究种子萌发胚根的生长方向、埋土深度等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的植株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提出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解决一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第三部分,分析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认识每种果实都有它独特的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取更大的生存机会。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延续与拓展,指导学生观察一些种子,并猜测它们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学生热衷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大胆尝试,及时提供必要支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昆虫。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
2.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多种途径。
3.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4.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一些特点和条件。
5.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6.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7.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能接纳他人的建议、观点,完善自己的实验探究方案。
8.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
教学重点
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葵花籽、苍耳种子、悬铃木的果球、放大镜、镊子、培养皿、玻璃瓶、纱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
板块一、聚焦问题,导入新课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绿色植物的生命是从哪开始的?
明确:绿色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
2.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能萌发成新的植株。这与它结构密不可分。蚕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一样吗?
板块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和解剖种子
1.播放视频:解剖种子实验
(设计意图: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结合教材介绍,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的植株之间的关系。)
2.我也试试
(1)解剖工具: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
(2)解剖过程
①用镊子轻轻剥开经水浸泡过的蚕豆种皮
②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内部构造,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
(3)温馨提示
①用镊子从种脐开始解剖
②一定用力要小,动作要慢
③能正确并熟练使用镊子
3.拓展
(1)镊子是一种用于夹取细小物体的工具。
(2)镊子结构:
(3)使用方法:
大拇指和食指放在镊子的夹合处,镊柄位于掌心,轻轻用力,镊头夹住物体。
(4)练习:
用镊子夹纸屑,或其他小东西。
4.观察发现
单子叶植物种子:种子有1枚子叶
双子叶植物种子:种子有2枚子叶
5、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由胚芽、胚根和子叶等组成。
种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
种皮 :保护种子
胚根 :发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 :发育成植物的茎、叶
子叶 :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
(二)、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
播放视频: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
(设计意图:提出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解决一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特
点和条件。)
2.种子的萌发有什么特点?需要什么条件?
(1)实验1
①问题: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
②请做出假设。
③实验材料:干蚕豆、广口瓶、纱布
④实验设计
◆选几颗饱满蚕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加快发芽速度。
◆向瓶内倒水,使水位达到 1 厘米。将纱布弄湿后贴在瓶壁。
◆倒放的,有横放的。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几天以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思考:瓶中小苗的生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根都是向下生长。
⑤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
按不同的方向摆蚕豆种子,观察它们的萌发情况
(分别用黑笔和绿笔画出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2)实验2
①问题: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②请做出假设
③实验材料:葵花子、水、瓶子、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
④实验设计:
◆选择 10 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
◆每两粒葵花子为一组,尖头朝下分别插入不同深度的湿润松软的土里。   
◆把坑填平,标记好深度。
◆10 天后,观察哪些种子发芽了,哪些没有发芽。
④温馨提示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播种前一定要做好选种工作,挑选大小基本一致、无病虫害、颗粒饱满的葵花子,排除干扰因素。
⑤记录葵花子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出苗的打“√”)注意:一定根据实际结果填写。
我的发现:通常土深超过 4 厘米,葵花子便很难出苗。
(三)、种子传播方式
在用种子繁殖的过程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决定了种子能否遇到萌发的合适条件,从而实现繁殖后代的目的。
1.你知道这些植物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吗?
明确:
凤仙花:借助果皮弹力
蒲公英:借助风力
野樱桃:借助动物
鬼针草:借助动物
叶子:借助水力
2.种子的传播方式与种子的自身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明确:有。
悬铃木:种子外长有冠毛, 容易被风吹走。
苍耳:种子外长有带钩的尖刺,容易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到达远处。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3.小结:种子的自身特点与传播方式
板块三、拓展与作业
1、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温度
2、作业布置: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
板块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结合教材介绍,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的植株之间的关系;能够提出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在解决一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我们了解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猜测它们特点与种子传播方式的关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