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生物的启示》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生物的启示》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生物的启示》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的第1课《生物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生物的启示》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课通过蜂巢、鱼、鸟等常见案例分析仿生现象,了解仿生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仿生制品。借助阅读、讨论、探究、游戏等多种方式,解释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特点。
二、说学情
《仿生》是全新的一个单元。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仿生的概念,但对于仿生的应用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知道和使用过多种仿生物品,对这一领域充满学习的兴趣。本课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对部分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类型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知晓的微生物多属于致病菌,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微生物是一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这一错误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2.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
教学重点
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铁丝网局部、塑料吸盘、小降落伞、魔术贴、正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卡片、A4纸,记录卡、笔。
板块一、建立仿生物品与动植物之间的关联
1.同学们,桌上有以下材料,你见过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局部铁丝网、塑料吸盘、小降落伞、魔术贴;学生自主触摸、感受,联结生活体验)
它们能具有这样的作用,与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关联?你能写一写吗?(将学生对物品的思考聚焦到形状,为后续勾连动植物形态打下基础。学生讨论物品形状特点后,将形状功能用简介的语言归纳到表格中)
2.思考:刚才我们接触这些材料,似乎能与自然中的一些朋友产生联系。看看屏幕上的这些动植物,桌上物品的形状和功能,与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屏幕课件展示图片:植物带刺的茎、章鱼底部、苍耳、蒲公英;学生讨论交流桌上物品对应哪一种动植物,阐述理由并思考相似之处。教师侧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似点。)
3.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人类从生物中获得的启示。(出示课题)
除了刚刚的物品,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设计受了动植物的启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来看,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是仿生,通过实物触摸体验,让学生将动植物与仿生品的形状、特点关联起来,意识到人类创新设计出的一些物品是受到了动植物的启发。
板块二、探究蜂巢房的结构优势
1.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其掌握了更多奇妙的本领。例如,小小的蜜蜂,就拥有者令人惊艳的建筑能力。
(展示蜂巢图片)
对于蜂巢的形状结构,你能提出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聚焦自主提出问题,例如
——问题1:蜂巢形状为六边形,为什么不是其他形状?
——问题2:六边形的蜂巢是不是更加节省材料?
——问题3:六边形的蜂巢是不是更加坚固、抗压?
(将学生的问题汇总,对应探究活动选择)
2.问题1:蜂巢的形状为六边形,为什么不是其他形状呢?我们尝试下用其他形状。
(分发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硬卡纸到各组,各组尝试拼接,交流结果)
3.同学们发现,同种正多边形,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那为什么蜂巢不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而是六边形呢?你能说说你的猜想吗?
(可以直接引到问题2的探究设计)
4.问题2:
(1)阅读材料:我们假设用3种面积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建蜂巢,每种图形的内切圆直径,以及蜂巢壁总长度已在阅读材料当中,请阅读后尝试进行排序。
(屏幕展示数据,分析使用六边形筑巢对的优劣点,辩证看待正六边形的筑巢方式)
问题3:
(2)用A4纸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比较下抗压能力的差别。
师: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你能说说,如果你是蜜蜂,你会选择哪种形状建蜂巢?为什么?
(讨论汇报交流)
5.总结思考:使用这样的结构建蜂巢,有什么好处?
(拓展思考)
设计意图:以蜂巢为例,感受生物进化的完美,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板块三、对比鱼和船相似性,建构仿生学概念
1.蜜蜂用它的辛勤智慧搭建起了牢固的蜂巢,人们也从蜜蜂的蜂巢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方面的启示。
(可播放蜂巢结构科普视频)
人们为了生存的需求,也从更多的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启示。例如,我们在造船时,会从哪种动物得到启示?
(展示鱼类3D动画模型,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使用电子书包。大屏幕展示船只的各结构图片)
2.那么,你若是船舶设计师,你会从鱼身上的那些结构特点,把它运用到船上来呢?
鱼骨、脊椎——船身支架
鱼鳍——船桨、脚蹼
鱼尾——船尾螺旋桨
鱼鳔——气囊、潜水艇排水器
设计意图:引入第二个仿生事例。利用学生熟悉的且有较强认同感的鱼和船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仿生的理解,为仿生概念的提出做好铺垫。
板块四、拓展活动
1.就像刚刚的活动一样,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
2.仿生学是工程学的一门基础,我们生活中大量物品都是仿生学的产物。大家课后可以通过资料查询,了解人类从鸟的身上获得了哪些发明创造的启示,并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蜂巢结构和鱼的分析之后,已经有能力独立研究动植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关联性了。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也是研究话题的再一次延伸。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