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劳动 教学计划 甘肃版劳动教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劳动 教学计划 甘肃版劳动教育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班级____三年级 学科___劳动 姓名 ___
学情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期教学 总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采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活实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系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本学期 学段目标 劳动观念目标: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劳动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初步体验简单的手工制作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劳动习惯和品质目标:主动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劳动精神目标:形成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劳动教材由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三个主题:鞋子擦洗自己做、收纳衣物会摆放、营养早餐我来做。生产劳动包括四个主题:农家院里养鸡鸭、平面串珠巧手作、开关穿上“新衣裳”、建造一座“纸房子”。服务性劳动包括创意班徽我设计。每个主题均为一课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劳动周的学习。三个劳动课程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鞋子擦洗自己做》,《收纳衣物会摆放》,都体现了清洁与卫生任务群。它指导学生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卫生工具和日常消毒用品,培养打扫卫生的劳动能力和个人防护能力,具有用劳动创设前进的生活、学习环境的意识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态度,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劳动。《营养早餐自己做》是烹饪与营养任务群,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割,按照一定流程制作营养早餐。培养学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建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具有初步的食品安全意识。能正确认识烹饪劳动的价值,形成了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平面串珠巧手作》、《开关穿上“新衣裳”》、《建造一座“纸房子”》属于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需要设计并且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以及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通过制作作品体会传统工艺的魅力。 教学重点 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安排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手工制作等过程较为复杂,要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拓展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策略及设想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劳动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劳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鼓励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劳动的快乐。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4.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表
周次 起止时间 内 容 备注
1 3.6-3.10 1.开学第一课 1课时
2 3.13-3.17 2.洗洗我的小衬衣 1课时
3 3.20-3.24 3.鞋子擦洗自己做 1课时
4 3.27-3.31 4.收纳衣物会摆放 1课时
5 4.3-4.7 5.营养早餐我来做 1课时
6 4.10-4.14 班级劳动展示 1课时
7 4.17-4.21 6.农家院里养鸡鸭 1课时
8 4.24-4.28 7.平面串珠巧手做 1课时
9 5.4-5.7 8.开关“穿上”新衣服 1课时
10 5.8-5.12 9.建造一座“纸房子” 1课时
11 5.15-5.19 班级劳动展示 1课时
12 5.22-5.26 10.创意班徽我设计 1课时
13 5.29-6.1 劳动周:粽叶飘香过端午 1课时
14 6.5-6.9 班级劳动展示 1课时
15 6.12-6.16 复习 1课时
16 6.19-6.23 复习 1课时
17 6.26-6.30 复习 1课时
18 7.3-7.7 期末考试 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