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教学目标1.树立法治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 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知道建设法治国家的做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2.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难点: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老人摔倒无人敢扶》 设问:为什么老人摔倒没人敢扶? 二、活动探究: 环节一:明法治之要求 展示图片《老人摔倒扶不扶》 思考:(1)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同学们的理由和课本知识说说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小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实行善治。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的。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仅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更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环节二:析法治之原因 小花同学搀扶摔倒的王爷爷,结果不小心造成王爷爷二次受伤。王爷爷要求赔偿1万余元医疗费。 小组交流:你赞同哪种做法?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对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阐述理由)。 学生交流 ①支持赔的学生阐述理由。 生:小花确实导致王爷爷二次受伤的,他侵犯了王爷爷的权利,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从道德上来说为避免遭到谴责,他也应该赔偿…… ②支持不赔的学生阐述理由。 生:小花会很伤心,自己做了好事反而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以后他可能就不会做好事了;如果这次赔了,以后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少。 师:支持不赔的同学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赔了就是凉了人心,破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稳定,有失公平和正义····· 小结: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环节三:知法治之做法 事故发生后,王爷爷一直谩骂小花并要求赔偿。不明真相的路人也一致指责小花。交警到场后,王爷爷一口咬定是小花撞伤了自己,小花被交警扣留。 最后,交警调取监控视频,还原了事故发生的过程,认定小花无责,王爷爷负事故全部责任。真相大白后王爷爷仍未赔礼道歉。 小花请求法院判令王爷爷在报上刊登致歉声明,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根据双方意愿,法官组织调解。在调解过程中,王爷爷表示愿意道歉并赔偿,小花也对王爷爷予以谅解。 双方一致同意由王爷爷以口头形式道歉,并将登报道歉所需款项5000元捐给红十字会,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双方本着互谅互让、诚信友善的精神妥善处理,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应予以肯定。双方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予以确认。 小组交流: (1)在这个案件中谁的做法需要改进? (2)请在案例中选择一个角色,说说他应该如何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提示:他做的对则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他做错了,那应如何改正?) 小结: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课堂延伸,落实行动: 建设法治中国,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为建设法治中国做些什么呢? 环节四:践法治之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该做到: ①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②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③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弘扬法治精神,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四、绘制法治蓝图、结束本课: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课的内容绘制一幅“建设法治中国”手抄报。(课后完成)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