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法律为我们护航”总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感受党和政府及各方力量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出的关爱和保护。 2.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少年的你》影片片段材料,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正确方式,让学生懂得与同学朋友相处应该要和谐友爱,营造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3.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了解其他法律,要求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4.健全人格:通过了解国家不断加深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懂得作为未成年人应该要珍惜国家的这种特殊的保护,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5.责任意识:通过书写“行动宣言”,明确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要培养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又要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一儿童节切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导入;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节日作为话题进行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时政热点为背景展开教学,引出课题,并明确采用议题式教学。 二、讲授新课 本课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总议题,设置三个子议题,如下: 子议题一:究其因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子议题二:晓其意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 子议题三:行其道 未成年人要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一)子议题一:究其因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议学思考1.为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呢? 议学思考2.进而提出未成年人的含义,展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教师点拨: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的身心受到的侵害是无法估量的,所以需要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来对我们进行保护,需要健全的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师点拨: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比如各位同学都是未成年人。 议学情境:《少年的你》片段材料: 陈念本是一普通的高中生,同校学生胡小蝶自杀时,她忍不住上前用校服盖住她的尸体,警察与一帮恶毒的孩子将目光聚焦在了她的身上。警察问陈念是否知道胡小蝶自杀的原因,她选择沉默,因为她想要安稳地参加高考。但以魏莱为首的一伙学生却开始整她,在她的椅子上倒钢笔水、殴打、扒衣服、撕课本、剪头发等,并放学堵住她,逼问她是否和警察说了不该说的话,导致每天放学回家她都心惊胆战。 议学活动1.请从“陈念”和“魏莱”两个角度探讨,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 教师点拨: 陈念: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魏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法治意识淡薄。 教师提示:对比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对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得出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原因。 议学活动2.归纳总结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专业观点: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自身原因) (2)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社会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先讲述未成年保护法的修订过程,展示《少年的你》材料及联合国对未成年人权利的重视,引导学生感悟未成年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子议题二:晓其意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 议学思考: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还有哪些法律保护着未成年人? 教师提示:区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既有专门的法律也有其他法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引导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条款有很多,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 议学活动: 1.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教师点拨:没有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不仅没有违背,正是这一原则的真正体现。 【设计意图】设计比较有思考性的问题,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为以后的学习做奠基。 2.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的你呢? 3.哪些主体有责任保护“陈念”,各主体分别应该如何保护她? 要求: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片,并总结答案。 教师提示:通过观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片,感受到国家给予我们各方面的保护和关爱。 保护未成年人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保护,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这六道防线分别来自家庭、学校、社会 网络、政府和司法的保护。 专业观点: ①家庭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我们负有保护的义务。这些人需要在生活上关心关照未成年人,在思想上也要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家庭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阵地和基础。 ②学校保护,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对我们的保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教职工对大家的保护,也属于学校的保护,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③社会保护,大家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未成年人都负有责任,而社会保护的落脚点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禁止在学校周边开设娱乐场所等等,社会保护也成为保护未成年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④网络保护,网络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比如未成年人的打赏需要退回,还有大家都不太喜欢的防沉迷系统,这些都是网络保护,判断是否是网络保护的重点为 是否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起着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保护。 ⑤政府保护,它是各级人民政府在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承担着主体责任。我们常见的政府部门有教育部。 ⑥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我们简称为公检法司。 哪些属于司法保护呢? 比如不公开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轻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进行封存制度。 补充观点: 六大保护判断的原则可以是一 、明确主体,到底是谁在做事情,二、 理解内容,具体做什么事情,便于更好地区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六道防线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深知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有法可依,感受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 (三)子议题三:行其道 未成年人要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实际生活拓展:“少年的你”依法信法 假如你是“陈念”遭遇校园欺凌你会如何处理? 假如我是“陈念”,遭遇校园欺凌我会: 要求:书写行动宣言 教师提示:引导性告知学生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你要明白,欺凌者没有任何权利欺凌你,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保证你得到公正的对待。 议学活动4:作为未成年的你们,要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教师点拨: 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3.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设计意图】通过郑重写下“行动宣言”,引导学生知道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外部的保护,也需要自身的努力。用书写“行动宣言”的形式,来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树立法治意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三个子议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懂得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六道防线。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法律给予我们特殊的保护,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老师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大家能遵守法律,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逐步成长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同时也对青少年提出寄语和希望的,帮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板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