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1第1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醇类的结构特点,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醇进行命名,并从化学键、官能团的角度理解醇类的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的特征和规律。2.能够设计醇到烯烃、卤代烃、醛、酮、酯的转化路线。【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教学重难点】醇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联想 质疑]乙醇的性质有哪些?醇和酚的结构上有哪些区别和联系?CH3CH2CH2OH H—OH阅读教材,了解醇的分类和命名。2.新课讲授一、醇1.定义脂肪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或芳香烃侧链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有机化合物称为醇。2.通式(1)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则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2O,饱和x元醇的通式为CnH2n+2Ox。(2)烯烃的通式为CnH2n,则相应的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O。3.分类二、醇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方法是在“醇”字前加上烃基名称,通常“基”字可省略。例如:CH3OH (CH3)2CHCH2OH甲醇 异丁醇CH3CH2CH2CH2OH正丁醇 苯甲醇2.系统命名法 —↓—↓— CH3CH2CH(OH )CH2CH(CH3)CH2CH3 5-甲基-3-庚醇2-丁醇3,4 二甲基 2 乙基 1 乙醇5-甲基-2,5-庚二醇常见的醇名称 俗名 色、味、态 毒性 水溶性 用途甲醇 木醇 无色、特殊气味、易挥发液体 有毒 互溶 燃料、化工原料乙二醇 甘醇 无色、无臭、具有甜味、黏稠液体 无毒 互溶 防冻剂、合成涤纶丙三醇 甘油 无色、无臭、具有甜味、黏稠液体 无毒 互溶 制日用化妆品、硝化甘油知识技术: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指一个分子中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元素原子X以共价键相连的氢原子和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元素原子Y之间所形成的一种较强的相互作用,常用X—H...Y表示。氢键的键能为10 ~40 kJ. mol-1, 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普通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强。X、Y是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常见的有氟、氧、氮原子。例如,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醇的水溶液中水分子和醇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三、醇的性质1.物理性质(1)沸点①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饱和一元醇和烷烃或烯烃相比,饱和一元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或烯烃。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沸点越高。(2)溶解性①饱和一元醇分子中碳原子数为1~3的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分子中碳原子数为4~11的饱和一元醇为油状液体,仅可部分溶于水。碳原子更多的高级醇为固体,难溶于水。②多元醇易溶于水。(3)密度: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化学性质(1)醇分子得到结构特点①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氢元素和碳元素的电负性都大,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对共用电子的吸引能力强,共用电子偏向氧原子,从而使碳氧键和氢氧键都显出极性,容易断裂。②由于醇分子中羟基上氧原子的强吸电子作用,使α-H和β-H都较为活泼。(2)醇的脱水反应 分子内脱水 分子间脱水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结构特点 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有醇羟基反应条件 浓硫酸,170 ℃ 浓硫酸,140 ℃反应原理 +H2O +H2O (3)醇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方程式:②应用:制备酯类(链状或环状),如+。 (4)醇与HX发生的取代反应 ①反应方程式:―→CH3CH2Br+H2O。②HBr可用浓H2SO4和NaBr的混合物来代替,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NaBr+H2SO4(浓)CH3CH2Br+H2O+NaHSO4。③应用:制备卤代烃。 (5)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醇能否被氧化以及被氧化的产物的类别,取决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具体分析如下: 总结3.课堂小结[师]回顾本节课内容,完成作业。4.板书2.2.1醇一、醇二、醇的命名三、醇的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