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学会葡萄糖的检验方法。2.知道常见的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淀粉的检验方法。【学科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葡萄糖的性质及检验、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联想 质疑]生活中一些身体虚弱或者一些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往往通过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来摄取能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新课讲授一、糖类1.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单糖名称 葡萄糖 果糖分子式 均为C6H12O6结构简式 CH2OH—(CHOH)4—CHO CH2OH—(CHOH)3—CO—CH2OH结构特点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②加成反应:能与H2加成得六元醇;③取代反应: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④发酵分解:生成乙醇和CO2 ①加成反应:与H2加成得六元醇;②取代反应: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实验探究——醛基的检验实验名称 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利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实验用品 葡萄糖溶液,银氨溶液,试管,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葡萄糖溶液,2%的CuSO4溶液,10%NaOH溶液,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等实验步骤 a.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 mL葡萄糖溶液;b.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 mL的银氨溶液,不要振荡;c.水浴加热混合溶液,观察现象 a.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向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2 mL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颜色变化现象及解释 在试管内壁产生光亮的银镜,说明有单质银生成,进而证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反应方程式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H2O+2Ag↓+3NH3 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 +3H2O+Cu2O↓3.双糖双糖名称 蔗糖 麦芽糖相同点 组成 分子式都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类别 都属于双糖,每mol水解后生成2mol单糖溶解性 都易溶于水不同点 官能团 无醛基(非还原性糖) 有醛基(还原性糖)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水解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 只有葡萄糖练习:书写麦芽糖、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1)麦芽糖:+H2O。(2)蔗糖:+H2O。实验探究——探究蔗糖的水解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 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 共热生成氧化亚铜(Cu2O)4.多糖名称 淀粉 纤维素通式 (C6H10O5)n相互关系 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不是同系物,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无气味,不溶于冷水,无甜味 白色、无气味,不溶于水,无甜味化学性质 加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纤维素与碘不作用,不变蓝水解 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在无机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 在无机酸催化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比淀粉水解困难酯化 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火棉、胶棉和醋酸纤维实验探究——淀粉的水解实验现象 滴加碘水不变蓝,滴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实验结论 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氧化亚铜(Cu2O)水解化学方程式1.在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实验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确保后面的实验顺利进行。2.怎样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 情况 试管(Ⅰ)现象 试管(Ⅱ)现象 结论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未水解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部分水解③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完全水解二、核酸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物质,RNA则称作“遗传信使”,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3.课堂小结[师]回顾本节课内容,完成作业。4.板书2.3.2 糖类和核酸一、糖类1.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单糖3.双糖4.多糖二、核酸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