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浮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3)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2.科学思维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三、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浮力的存在,但因为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综合运动能力,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二)新课讲授1. 浮力浮力的概念教学情境:演示实验:小木块实验。实验现象:①将小木块放入成有水的烧杯内;②用手往下按压小木块。提问:感受到了什么?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小木块浸没,观察毛线的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毛线的方向。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是朝向哪的? 知识归纳: ①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②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称重法 教学情境:提问: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学生实验: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G;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的示数为F2.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情境(1):演示实验:乒乓球实验。实验现象:①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②将瓶口下方堵住,乒乓球浮起。提问:乒乓球为什么会浮起来? 教学情境(2):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大小。分析: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