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章 功和机械能
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的定义、单位、表达式、标矢性.
2.能利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3.能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处理有关问题.
龙卷风和海啸都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明灭的灾难,它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力呢?
课堂引入:
一、动能
1、定义: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有关,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质量有关,同样速度,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表达式:Ek=mv2
(4)单位:焦耳,符号为J
(5)标矢性: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动能变化量的理解
(1)表达式:ΔEk=Ek2-Ek1
(2)物理意义: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少.
(3)变化原因: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想一想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是怎样变化?
答案 :不变,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视频:泥石流的动能
例1: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时,其动能一定不变
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其动能可能不变
C、物体的速率发生变化时,其动能可能不变
D、物体的动能不变时,其速度一定不变
【解析】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时,其速度大小可能变化,其动能可能变化,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其速度变化,而动能却不变;B正确;速率变化,物体的动能大小一定变化;故C错误;物体的动能不变,则速度的大小一定不变;方向可以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
【答案】B
1.动能定律推导
如图所示,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s,速度由v1增加到v2,此过程力F做的功为W。
二、动能定理
力F对物体
做的功W=F·s
即W=Ek2-Ek1=ΔEk
(2)内容: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k2-Ek1
(4)适用条件
既适用于恒力对物体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对物体做功,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
例2: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最后停在平面上,若该物体以v0的初速度从顶端下滑,最后仍停在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图乙为物体两次在平面上运动的v—t图,则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的功为( )
A、
B、
C、
D、
【解析】设物块在斜面上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1,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由图乙可知,两次滑下在水平面上移动位移之比为:;
第一次滑到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为W2,则第二次滑至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为:由动能定理得:W2′=4W2
物体第一次运动过程中:mgh W1 W2=0,
物体第二次运动过程中:mgh W1 4W2=0
解得:W1=,故D正确。
【答案】D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多个物体;既适用于一个过程,也适用于整个过程.
(2)动能只有正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负,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说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如果为负值,说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
例3: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
【解析】公式W=ΔEk中W为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A错误,B正确;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0,动能定理仍适用,C错误;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D错误。
【答案】B
例4:质量M=6.0×103 kg的客机,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匀加速滑行,当滑行距离s=7.2×102 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 m/s。求:
(1)起飞时飞机的动能多大?
(2)若不计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则飞机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大?
(3)若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3.0×103 N,牵引力与第(2)问中求得的值相等,则要达到上述起飞速度,飞机的滑行距离应为多大?
【解析】(1)飞机起飞时的动能Ek=Mv2
代入数值得Ek=1.08×107 J
(2)设牵引力为F1,由动能定理得F1s=Ek-0
代入数值,解得F1=1.5×104 N
(3)设滑行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
F1s′-Fs′=Ek-0
整理得s′=
代入数值,得s′=9.0×102 m。
【答案】 (1)1.08×107 J (2)1.5×104 N (3)9.0×102 m
【方法总结】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情况.
3.运动状态分析,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课堂小结
T
谢谢观看
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