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境导入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国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知讲解
2.外交环境
(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包围示意图
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禁运封锁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河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6.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与尼赫鲁
周恩来与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中国同印度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中提出的,后经发展,由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当今社会,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可以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
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地位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会议中
会议前
困难
代表团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特务机关安置了炸弹,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遇难。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1)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求同存异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2)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个方针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意义
万隆精神
(3)提出这个方针的意义及“万隆精神”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
正确的外交政策;
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等。
通过本节课学习,归纳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1.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答:亚非国家虽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但各国间也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再加上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亚非会议的成功,进行了一系列阴谋破坏活动,使会议初期出现了分歧方针来呼吁各国和矛盾。周恩来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赢得了各国的尊重和赞同,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促进了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近代中国的落后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外交政策。周恩来同志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新中国的外交仅仅是个好的开始,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