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屠呦呦的颁奖辞。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先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领导团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
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所获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解题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
“一小步”,既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自豪感,又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任务一
文本梳理
内容结构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任务一: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思考: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初读文章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条理清晰。
开头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2、3、4小标题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5小标题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
③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前写青蒿素的贡献,后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梳理文章结构
任务二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作者在第一部分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中医药学的贡献”也说“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一再强调?
(1)疟疾威胁人类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故为“珍宝”。
(2)把青蒿素比作瑰宝、礼物,将深奥抽象的医学道理阐释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强调中医药学的作用,宣扬民族文化,表达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如何理解这段话?
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最早”一词也表明了研究之艰难。它是起点,也是关键转折点。与开头及末尾“中医药学的贡献”内容呼应,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结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
梳理、概括课本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的内容。
3.结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
明确:
①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②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③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加热提取,进展甚微。
④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
⑤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发展:我们团队后来将双青蒿素发展成药物,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
超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优势:疗效提高近十倍;复发率很低;在分子中引入羟基,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机会。
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明确:
①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疟疾在世界广泛应用。
②中药砒霜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③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可治老年痴呆症。
④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芍药苷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⑤生物力药理学用于防病治病。
⑥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任务三
深入思考感悟精神
学习作者精神,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特点
1、屠呦呦及其团队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虐功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的奋斗路上,哪些内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1)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
(2)勤于思考
(3)锲而不舍地实验、探索
(4)依靠团队力量
(5)以身试险的奉献精神
学习作者精神,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特点
2、在屠呦呦身上凸显出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
(1)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2)吃苦耐劳、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3)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4)坦荡无私、毫不居功的合作精神
交流感悟:择一事,终一生
联系生活热点,漫谈今朝风流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屠呦呦们”?能否向同学们说说ta的事迹?
交流感悟:感受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情志
从屠呦呦讲述的科研经历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他们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这些工作的巨大意义——屠呦呦团队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你对其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维和思想情志,有什么感悟?请写出来进行交流。
感悟一:
1.科学研究时,不能总是屈服于所谓的权威;
2.科学研究要同时围绕理论和应用进行;
3.科学研究的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4.科学研究要不断创新;
5.传统科学对于现代科学有一定的价值,是人类的宝库;
6.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品质,也应该是我们品质;
7.勤于思考和善于想象是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8.作为年轻人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和遭遇的困难就止步不前;
9.要学会融汇贯通,善于利用现有的多方面资料;
10.应建立在为人类发展与延续的初衷之上,进行科学研究;
11.探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去超越前人。
感悟二:
1.屠呦呦搜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这使我知道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需要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多角度考虑问题或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探索路上没有尽头。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了比青蒿素更稳定且十倍有效的双氢青蒿素,大大减小了疟疾复发率。
3.屠呦呦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传统中医文献,从而取得进展。让我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懂得参考、继承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感悟二:
4.屠呦呦在荻奖时多次强调成绩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可想而知,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没有团队的协助,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尽管诺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但也有众多中医药研究人员的辛勤付出。
5. 1969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刚刚工作几年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中医抗疟疾药研究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提取青蒿素,体现了迎难而上的精神。
6.实践出真知。如屠呦呦不断从各种植物中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并不断实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分析语言特点
1.朴实简明,体现了实用文的典型特点。朴实无华的文字,让读者能够比较顺畅地把握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
2.严谨准确,充满了让人信服的理性力量。本文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