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赞颂石灰。吟,吟颂。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引入新课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大臣、军事家,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十二岁的于谦,有一天信步走到石灰窑前,看到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洁白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huízáofén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好像很平常的事情。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等闲”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石灰石面对严峻考验时的从容、不畏的气概。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夸张拟人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碎成粉末不怕牺牲石灰的颜色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全,全然。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想想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诗人笔下的石灰不仅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一种人格的象征。诗人借石灰来表明志向,即使“粉身碎骨”,也立志要不怕牺牲、精忠报国以及坚守节操的决心。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助读资料主题归纳《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精忠报国以及坚守节操的决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