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学案[课标要求]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2.科学精神: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与法律。3.法治意识: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4.公共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新知导学】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___________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中。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____________地方和特别行政区。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____________统辖。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方针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是在________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________政治制度内容 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________三级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优越性 在维护____________、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____________、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________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求 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__________,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____________,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____________,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措施: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管理宗教事务,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易错提醒】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指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民生持续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该州转变过去经济发展粗放方式,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积极推出一系列地方性法规,颁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枣产业促进条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多年来农产品侵权损害果农切身利益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国家名录,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出台《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援疆工作?(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如何推动本地区发展的?合作探究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指导宗教界广泛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学习宗教政策法规,正确看待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支持宗教界加强自我管理。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要求,加大宗教人才培养力度。各宗教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同时,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宗教关系日益健康和谐。(1)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2)有人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的。 请你对该观点加以评析。核心归纳一1.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针的具体落实2.准确区分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方针(1)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可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借助“关键信息”对这三项方针进行正确区分。(2)“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体现了民族平等;“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体现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对民族地区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等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3.正确理解民族平等方针(1)坚持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2)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3)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认我国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4)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核心归纳二 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2)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3)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教育、司法等。(4)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 【巩固提升】1.费孝通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2.2021年开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等。上述规定( )①有利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的建设②构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强边固防工作的法规基础③进一步强调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义务和责任④是民族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资产、会计制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其监督管理,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据此,正确的解读是( )①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②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③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④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答案【新知导学】 一、1.多元一体 命运共同体2.民族自治3.中央政府二、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 共同繁荣2.国家 聚居 基本 自治县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国家统一 平等团结 凝聚力 自治权 合法权益国家尊严三、1.统一和稳定信仰自由 依法 独立自主自办 社会主义社会【易错提醒】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包括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我国坚持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相分离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政治事务、学校教育和司法活动,“宗教不得干预政治”说法正确;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说法错误。6.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合作探究一】(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要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治州依法制定自治条例,解决侵权问题,维护果农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合作探究二】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引导宗教界人士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增强其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2)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虽然存在对社会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消极作用占据主要方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信仰的选择,但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巩固提升】1. C [A、B仅是从其中的一个方面去说明的,不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D表述错误。]2. B [材料中开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有利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强调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义务和责任,①③正确。《实施细则》侧重于操作层面,而且仅仅是一个《实施细则》,不能成为“法规基础”,“构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强边固防的法规基础”夸大了《实施细则》的作用,②排除。④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变通执行权,材料不涉及,④排除。故本题选B。]3. C [材料说明的是宗教事务中关于财务方面的事务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这并不意味着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①错误。《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对宗教团体的财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这说明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并不能说明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②正确,③错误。宗教团体、院校、活动场所执行国家的相关财务制度,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相关财务情况,这说明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④正确。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