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阅读专题3】比较与鉴别:对比论证赏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阅读专题3】比较与鉴别:对比论证赏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比较与鉴别:对比论证赏析
【专题解释】
联读《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两篇论说文与政论文,在明确文章观点与态度的背景下,分析对比说理的表现形式,充分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运用于议论文的实际写作。
【预习任务】
1.通读两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聚焦两篇文章中对比说理的部分,尝试赏析对比论证的内容与角度。
3.阅读相关的时评文章,推荐一篇典型运用对比论证的时评文相互交流。
【学习任务】
任务一 概括提炼,两篇文章的观点与态度
对比论证是议论文论证观点的主要方法。无观点,不论证。快速领会文章的观点与态度,首先看标题,其次看开头段的中心句、结尾段的总结句,再看反复出现的句子与感情丰富、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最后借助文中的事例、引文、背景材料等内容综合推测。
《师说》:通过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论证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师道回归。
《反对党八股(节选)》:通过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及危害,论证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性,整顿全党的学风、党风、文风。
任务二 梳理探究,对比论证的表现及效果
1.回顾课文《劝学》,认识对比论证的基本特点。
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比如《劝学》中用骐骥和驽马、朽木不折和金石可镂、蚓和蟹作对比,说明学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专一的态度;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比如《伶官传序》中用后唐庄宗得天下之“盛”与失天下之“衰”的历史事实,来充分论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分组合作,梳理对比论证的内容,确认正反差异点。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篇文本,找出关于对比论证的具体表现内容,并依据内容探究对比的角度及层次,确认正反差异点,以此检验与观点的有效关联。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与补充。
《师说》中的对比论证
观点:通过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论证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师道回归。
对象1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横比)从价值的角度,强调从师学习的价值。
行为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结果 圣益圣 愚益愚
对象2 (今之众人)于其子 (今之众人)于其身 (纵比)从方向的角度,强调从师学习的方向主次——突出解惑
行为 择师而教之 耻师
结果 小学 大遗
对象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横比)从态度的角度,批判士大夫强调从师学习的态度——不耻下问。(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
行为 不耻相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智胜于士大夫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对象4 孔子 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 (横比)从范围的角度,批判所有不从师学习的人,强调从师学习的广泛性。
行为 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耻学于师
结果 出人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对象5 今之学者李蟠 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 (横比)从影响的角度,点出当下从师学习的人物案例,倡导师道回归。
行为 不拘于时,学于韩愈 耻学于师
结果 遵循师道 背离师道
《反对党八股(节选)》中的对比论证观点:因本文的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第二自然段),所以此处的观点为批判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风。
对象1 有些同志的长文章/我们的老爷写的文章 斯大林的一篇演说 (横比)从影响的角度,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
特征 没什么内容、“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长而且空,起码得几万字 只有《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短而精粹
影响 群众看不下去,欺负幼稚的人,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成功号召苏联人民起来保卫祖国
对象2 有些同志在前方写的长报告 马克思的《资本论》 (横比)从特征的角度,强调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特征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长篇巨著,言之有物
2.深入探究《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共性的对比论证思维。
通过探究内容,我们发现两篇文本在对比论证运用上保持相对的一致性。这为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较好的对比思维支架。毕竟对比论证不是简单的结果排列,而是注重过程的推导,从中归纳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
《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共性的对比论证思维
横向对比 类型 《师说》 《反对党八股(节选)》 论证效果
身份与作为的反差 巫医乐师办“实事(拜师学习); 士大夫之族办“虚”事(耻学于师) 大人物写“短”文章(斯大林、毛泽东); 小人物写“长”文章(有些同志/我们的老爷) 突出强调 醒目刺眼
表同而里异的反差 李氏子蟠拜师学习(学六艺经传); 众人之子拜师学习(学句读停顿) 有些同志的“长”报告却空洞无物; 马克思的《资本论》长而言之有物 揭示本质 逻辑严密
纵向对比 今非而昨是的反差 众人之子小时候也择师; 众人之子长大后则耻学于师 战争时期有些同志长而空的文章; 战争时期改写后短而精粹的文章 清晰有力 说服力强
任务三 语段写作,体悟对比论证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文风朴实、语言生动,他善于用大白话讲朴素的道理,为全社会树立了典范。但网络新闻的文风乱象却不容忽视,“跪求体”“哭晕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请结合当下文风的建设情况,针对部分网络自媒体的文风乱象,运用对比论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文字。
任务四 总结提升,整合对比论证的运用特点
学生回顾《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中的对比论证表现,总结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对比论证的注意事项,明确运用对比论证的基本要求。教师结合相关课文与时评文作补充。
1.立足于明确的观点。对比论证归根结底是为观点服务。
2.着重突出事物的差异点。要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本质,比如特征的异、方向的异、结果的异、影响的异等。
3.确定适当的对比支架。如利用身份与作为的反差、表同而里异的反差、今是而昨非的反差来表现概念的矛盾、行为的对立、观点的冲突等。无可比之处,杜绝生硬对比。
4.综合使用表现技巧。如事例对比、取譬设喻对比等。
5.对比之后要及时分析议论。比是基础,议是升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