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课题 学习伴成长 课时 1 课型 体验式课时教学分析 《学习伴成长》分为“打开学习之窗”和“学习点亮生命”两目内容。第一目“打开学习之窗”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将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第二目“学习点亮生命”阐述学习对于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使我们获得基本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开阔了生活的视界;学习能点亮心中明灯,激发前进动力,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课时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学习交流中自觉实践实现自身价值,增进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为中华崛起读书。 2.健全人格目标: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品质,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3.责任意识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学习,服务他人、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4.道德修养目标:通过课中诵读经典、讲故事、看视频说感受等形式,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认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形成学习自律。 5.法治观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履行学习的义务。课时教学重点 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课时教学难点 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作业说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结合视频《张俊成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伴成长》的话题。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借助视频中主人公张俊成的故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激发求知欲望,引入课题。讲授新课 第一目:打开学习之窗 任务一:解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 【运用你的经验】 多媒体课件展示繁体字“学”与“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示,思考: (1)图中从①到⑦各表示什么? (2)我们祖先创造这两个字的时候想表达什么? 过渡: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人们对学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与分享】 请判断:他们是在学习吗?如果是,学习的内容是什么?(1)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2)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3)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4)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 过渡:你所经历的学习有哪些?通过学习培养了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 小结:初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学习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探究与分享:春游的收获。展示情境,请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问1:同是一次春游,同学们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的收获分别是什么。问2:这对你又有可启示?P15页 归纳P16:学习方式不仅是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我们所听、所尝、所触、所看、所做,都可以是学习,我们可以在一切经历中学习。 过渡: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学习对于我们人生有何意义呢? 探问意义 1.活动体验:学习的追问。两位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为何学习?并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发学生对学习意义的思考) 2.调查汇报:学历与收入;学习与生活。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感悟:名人谈学习。下列的话给你有何启示: 与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哥德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 归纳总结: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P18 既然学习这么重要,我们该如何对待学习呢? 第二目:学习点亮生命 任务二:1、结合电影《驭风少年》视频片段,小组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总结归纳:学习伴我们成长,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P17 2、故事分享:毛泽东少年学习经历与革命生涯P18 思考:谈谈毛泽东的故事给你的启示。 扩展: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学习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总结归纳:P19 学习点然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学生自主思考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共同的解释,使学生明确,关于“学习”我们的祖先既重视知识也重视实践 学生自主思考作答,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生活出发,把握学习的表现,体会到学习既在校内又在校外,生活处处有学习。 结合人的一生以及当下社会的热门语词,感受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传达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摘取学生学习生活的片断,通过经验分享、碰撞、吸取,更新学生的学习的认识。 通过相互之间的追问、调查、阅读等活动,体会学习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作业解决和 课堂练习 基础性作业:1.进入中学后,学校各种各样的社团都在招新,小飞想参加摄影沙龙,父母却认为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参加社团是不务正业。以下理 由能帮助小飞说服父母的有( A ) ①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知识,也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③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也是一种成长 ④课堂上学习知识已经不再重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寄语青少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这表明( C ) A.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B.学习能点亮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C.只要我们主动学习,就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D.学习让我们实现一切梦想 2.拓展性作业:结合你对“学习”的理解,办一期以“学习伴成长”为主题的手抄报。 基础好的学生全部完成,基础不是很好的可以完成基础性作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畅谈收获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