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
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少年有梦 课时 1 课型 新课教学
课时教学分析 本框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本框主要围绕“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和“怎样实现梦想”两个问题,即仅仅围绕追梦和圆梦展开教学。和学生一起讨论梦想的意义,共同编织梦想,鼓励学生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树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知道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并且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本课所依据的新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课时学习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分析人物案例,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道德修养∶通过分享个人梦想,探讨梦想的实现与梦想意义的关系,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体验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3.健全人格∶通过搜集和分享人物故事,增强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勇于追梦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 4.责任意识∶通过分析人物案例,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能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课时教学重点 1.感受到少年有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 2.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课时教学难点 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作业说明 1.课前任务:搜集名人的追梦故事,从中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人一定要有梦想;二是我们如何实现梦想。为课上交流活动作准备。 2.结合自己的梦想,制定“我的努力计划表”。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2021年冬奥会巩立姣夺冠》 思考: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 教师:你们都有梦想吗?为什么人一定要有梦想?如何实现梦想?让我们走进《少年有梦》。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梦想的认知兴趣,初步体验梦想的力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活动一:共话你我梦想,汲取梦想力量 你的梦想是什么? (2)如果你的梦想实现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你认为梦想还有意义吗? 师生归纳:梦想的重要性 ①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但是人类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活动二:探索榜样人生,编织少年梦想 出示材料一:巩立姣从小就与铅球结下不解之缘。上小学时,巩立姣就拿着铅球在家门口的路上投来投去,还经常用排子车的车脚练习托举。在巩立姣上六年级的时候,她遇见了她的伯乐曹志海,领她走上了铅球之路。起初,巩立姣的父母怕孩子吃苦受罪,不想让她练体育,可从骨子里要强的巩立从练铅球的那刻起,就认定自己要走体育竞技这条路。热爱体育的巩立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训练,取得好成绩拿冠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争光! 在赛后采访中,巩立泪流满面激动地说道:“我练习铅球练了21年。人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她还说:“我尽力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随时都在!” 思考: (1)巩立姣的梦想是什么? (2)从她的事迹中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梦想? 师生归纳:少年梦想的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知识拓展:教师阐述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出示材料二:2016年的里约赛场,巩立蚊造遇了真正的“梦”,曾创造当年世界最好成绩的巩立未能夺冠,最后以19米39获得第四名。2016年失利后,她平复了很久的心情,只要祖国需要,她就不会退役。巩立姣每天投的铅球累计下来的重量多达一吨,汗水湿掉几套衣服,大训练量使她落下一身伤病,常在半夜疼解,善通人逢年过节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可巩立依然在外训练,别人问她“苦吗 ”她总说自己苦过之后就都忘了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巩立为此坚守了二十年。 思考: (1)是不是有梦就能实现? (2)从巩立姣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师生归纳:如何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②坚持不懈的追求梦想; ③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活动三:找寻追梦榜样,传递梦想能量 活动内容:分享追梦榜样事迹,说说他们的圆梦故事。 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向他们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师生归纳:怎样为梦想而努力? ①努力,需要立志。 ②努力,需要坚持。 ③努力,需要方法(教材方法与技能) 学生自行思考前两个问题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三个问题。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做好笔记,写出问题:梦想的重要性,在教材原文中划出相应关键句。 学生观看人物事迹,根据材料思考问题,探究少年梦想的特点。 做好笔记,写出问题:少年梦想的特点,在教材原文中划出相应关键句。划出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学生继续观看人物事迹,根据材料思考问题,探究如何实现梦想。 做好笔记,写出问题:如何实现梦想,并在教材原文中划出相应关键句。 学生上台分享搜集的追梦榜样事迹,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思考,从榜样人物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 做好笔记,写出问题:怎样为梦想而努力,并在教材原文中划出相应关键句。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梦想,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知道无论梦想实现与否,梦想的树立对于个人、人类发展都具有意义,体验梦想的力量,从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借助巩立姣的故事,将少年梦想的特点贯穿,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追梦过程中能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让学生结合榜样事迹与自身实际,辩证思考有梦不一定能够实现,梦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要通过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梦想。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实现梦想的理解,增强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 通过让学生搜集和分享人物故事,充分汲取正能量,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作业解决和 课堂练习 1.搜集名人的追梦故事已经在课堂上落实完成。 2.制定“我的努力计划表” 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做出怎样的努力?并请同学们自己书写“我的努力计划表”。 教师建议: ①未来三年里我最大的梦想 ②为了实现梦想,我需要培养的品质 ③我需要做的准备 ④我目前可以开始的具体行动,等等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建议在课后自行完成完成制定“我的努力计划表”。 通过让学生完成“我的努力计划表”,进一步加深对努力的理解,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这节课的内容绘制知识框架。 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一位同学上台展示。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