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设计课 题 统编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三框理 论 依 据 课标要求: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3)“二导三环一提升”理念;贯彻“五育融合”理念(4)在本课的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袁隆平的素材一例到底,呈现其他名人事迹辅助教学,采用新教材提倡的“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袁隆平院士事迹进行分析与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课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分析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有价值。教 材 分 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哲学知识的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承接了前面两个框题中的内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是本框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本框既是对前一课内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延伸,又是第六课的升华、总结,与前面的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处于重要的地位。学 情 分 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哲学的大多数内容,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平时课程学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学生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学习本节课知识能较快理解与掌握,但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教 学 目 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袁隆平等事迹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袁隆平的事迹分析,理性认识人生价值创造与实现的主客观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3.公共参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教 学重 难点 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难点: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教 学 策 略 情景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策略、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生活引疑——共学解疑——以学促行教 学 准 备 教师:1.课前准备导学案,并分发给学生 2.PPT制作、准备相应素材 学生:学生分好小组,结合课本、导学案进行预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 (二)授新 议题一: 攻克难关,劳动光荣 议题二: 心系国家,推广全球 议题三: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播放央视新闻视频:中国人的家国浪漫,视频主要讲述中国人不同的浪漫场景。设问:通过视频,启示我们要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议题:纪念杂交水稻之父——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一: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90岁高龄还蹲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杂交水稻,带领他的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培育出了亩产超9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 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袁隆平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和创造出来的? 知识归纳:1.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名句欣赏】: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名句。 材料二: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两万亩,扩大推广到十万亩。在我国政府和世界粮农组织推动下,杂交稻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思考:“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实现能否仅靠袁隆平一个人的努力?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哪些因素? 知识归纳: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播放视频:稻田至上最亮的星 材料三:要对水稻进行杂交,就需要阻止水稻的自交,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株,为了尽快进行试验,袁隆平也不顾日晒酷暑,每天早早起床,带上一个水壶,几个馒头就往田地里找,就连中午都不回来,整个人就那样赤脚泡在水田里。为了缩短时间,袁隆平一年种三代水稻,但仍然耗费了8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神奇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水稻。 为了实现心中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不管环境在艰难、经费再短缺,他也依然坚持实验,正因为胸中有一团火,任何非议与质疑都没法把它浇灭,所以坚持把“梦”做下去。 思考:结合视频和情境思考:袁隆平的成功在主观上具备了什么条件? 知识归纳: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解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质疑。 学生阅读并感受名句的内容。 小组代表起来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和质疑。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起来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起来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通过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创设的议题去学习袁隆平的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袁隆平的素材,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热爱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通过劳动名句欣赏,让学生再次感受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明白劳动与价值的关系。 锻炼学生的胆量,落实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奉献、敢于奉献的精神,实现“德育”的目标。 通过视频和素材,一方面学习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意志力,达到实现“智育”的目标。 通过视频和素材,一方面学习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意志力,达到实现“智育”的目标。板 书 设 计 1.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6.3价值的创造 与实现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作 业 设 计 【火眼金睛 辨别对错】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2.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3.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4.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5.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6.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就要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随堂练习】 1.野生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为了传种接代,会拼命长种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通过这种技术种植水稻,产量会提高,水稻因此成为人类的重要农作物。从水稻的这种生长特点,我们可以领悟出的人生道理有( ) ①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和条件 ②压力往往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动力 ③挫折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财富 ④人生价值是在应对挫折中实现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仪式于9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人生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最美退役军人”平时说得最多的是“社会需要我,百姓需要我”。从军期间,他们保家卫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退役之后,他们继续奋战在各行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最美退役军人”的言行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主观题训练】: 近段时间,一群银发老人合唱《少年》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他们当中,有矢志“造飞机”的设计者,有毕业后奔赴核试验基地的伉俪……为了祖国,他们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甚至长时间不能联系亲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攻克前沿难题,研发核心技术,打造大国重器,取得的一个个重大成果。就像他们歌声里咏唱的那样:“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结合材料,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角度,说明这群银发老人是如何将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的。课堂 升华 请同学们结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学习,谈谈作为青年一代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畅谈今后如何更好面对学习与生活? 纸笔训练: 请学生拿出纸和笔动手写一写。写完之后小组讨论选出代表进行分享。之后请学生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 回归学生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 反思 本节课采用袁隆平的事迹一例到底,思路清晰;结合学生的生活讲解知识点,并及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教态自然大方,整节课做到了重难点突出、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做题的技巧。但关于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方面,今后还需要再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