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逻辑”的多种含义》教学设计课题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1 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理解逻辑逻辑的不同用法和内在联系;理解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逻辑的四种含义;理解逻辑的四种不同用法和联系;理解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同学们的逻辑含义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根据小明和小芳对常见推理问题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 分析 本课时“逻辑”的多种含义对于把握逻辑要义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第二课时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理清思维的含义和形态具有巩固作用,对于科学思维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学生对于逻辑有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经验和零碎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很难将这些认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详实、富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案例,让学生把握逻辑的多种含义,明确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区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正确运用形式逻辑的推理,论证。使得形成正确的方法论指导生活实际。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同学们的逻辑含义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根据小明和小芳对常见推理问题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评估任务 (1)根据同学们的逻辑含义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小明和小芳对常见推理问题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同学们的逻辑含义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根据小明和小芳对常见推理问题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讲授新课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含义 2.逻辑的四种含义的不同用法 3.逻辑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议学情境 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 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呢。 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 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 议学任务: 请你说说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含义 “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 规律; 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的四种含义的不同用法 3.逻辑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议学评估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常用一些所谓的数学公式,但数学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让人有良好的思维,可以让人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这里的“逻辑”是指( ) 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②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 ③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④思维的规律、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多种含义。下列说法中,“逻辑”一词的含义相同的是( ) ①出现重复,部分原因是缺乏逻辑学修养 ②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③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 ④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根据同学们的逻辑含义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讲授新课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 2.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3.形式逻辑的推理 三、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四、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议学情境 小明说:所有马都是动物, 所有白马都是马, 所以,~~~~~~ 议学任务: 你能帮小明推出什么结论呢?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 2.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把概念、判断、推理等三种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 3.形式逻辑的推理 所有M是P 所有S 是M 所有S 是P 三段论推理规则: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 小明的推理: 所有马都是动物(大前提) 所有白马都是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结论)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所以小明的推理是正确的。 议学评估 小芳说:所有马都是动物, 所有牛都不是马, 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 请用三段论的规则说明小芳的推理是否正确? 小芳的逻辑: 所有马都是动物,(大前提) 所有牛都不是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结论)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 推理的形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一、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议学情境 某女作家在做了一场演讲后回答听众提问。这时一名男子居然公开向她求婚:亲爱的,嫁给我吧!面对仰慕他的这名男子,早已名花有主的某女作家婉转而又不失幽默地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友善的示意,但是如果那样,我会因重婚罪而被捕的”。 议学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位女作家的话语有什么巧妙之处 并说明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 议学小结 三、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 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 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四、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根据小明和小芳对常见推理问题的探讨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板书设计复盘反思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