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句式类试题 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 B.连不得志于有司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而观于其市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得双石于潭上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古之人不余欺也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B.高祖欲长都洛阳C.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D.士卒皆歌思东归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木直中绳, 以为轮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6、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蚓无爪牙之利7、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虽体解吾犹未变亏,岂余心之可惩?D.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8、下列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A.月出于东山之上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死生亦大矣 D.此余之所得也9、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11、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徒见欺 D.而君幸于赵王12、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3、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乃仁术也B.莫之能御也/客何为者C.若属皆且为所虏/百姓之不见保D.大王来何操/以吾一日长乎尔14、请补足下列省略句的省略成分。①威振四海完整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完整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狱中杂记》)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B.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访风景于崇阿(《膝王阁序》)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D.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官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17、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两者臣之分也B.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C.吾恐天下笑我也D.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18、下列各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②前日范希文贬官后③虽殁犹被褒称④皆自谏诤擢用⑤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⑥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⑨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①⑨/②③④⑩/⑤⑧/⑥⑦B.①⑨/②⑥⑦/③④⑤/⑧⑩C.①⑨⑩/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⑨/②③④/⑤⑧/⑥⑦/⑩2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21、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便于砥柱之漕A.诚得水,可令亩十石B.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C.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D.甚哉,水之为利害也2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客有吹洞箫者 蚓无爪牙之利B.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C.渺渺兮予怀 凌万顷之茫然D.吾从而师之 余始循以入2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吾从而师之D.因坐法华西亭2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状语后置句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状语后置句2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至激于义理者而不然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不能容于远近26、下列各项中,与“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具告以事C.夫晋,何厌之有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7、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之二虫又何知 A.而莫之夭阏者 B.彼且恶乎待哉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孟学士之词宗2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为天下笑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见犯乃死29、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 B.蚓无爪牙之利C.何以伐为 D.未之有也3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A.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C.至通州,几以不纳死。(《指南录后序》)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3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余三句的是( )①何如得一贤才 ②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③岂复逞雄心于一兽 ④上猎于洛阳苑A.① B.② C.③ D.④3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访风景于崇阿 农人告余以春及 遂见用于小邑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都督阎公之雅望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惟兄嫂是依 彼且奚适也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函谷举 洎牧以谗诛3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C.为击破沛公军 欲呼张良与倶D.大王来何操 君安与项伯有故3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洎牧以谗诛B.戍卒叫,函谷举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不吾知也C.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贤哉,回也36、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判断句)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C.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D.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37、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为陛下所成就A.验之以事,合契神明 B.子卿尚复谁为乎?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38、下列各句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39、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理,非吾业也 B.故不我若也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吾又何能为哉40、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1、答案:A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倒装句)。此外,C项还是疑问句。2、答案:A解析:A项是省略句,B项是判断句,C、D两项是状语后置句。3、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4、答案:D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定语后置,“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句式为“利爪牙,强筋骨”。A.宾语前置,“谁与归”正常句式为“与谁归”。B.状语后置,“寒于水”应为“于水寒”。C.省略句, 以(之)为轮,省略介词“之”。D.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正常句式为“千里马”。6、答案:B解析:A项,状语后罝。B项,省略句;宾语前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7、答案:A8、答案:A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9、答案:D解析:例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以桑”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树”,译文:把桑树种上。A.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不是我,是年成不好。B.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只是没有跑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啊。C.固定句式,“或……或”是固定句式,译文: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止。D.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长勺”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战”,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故选:D。10、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句式。A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皆为被动句。12、答案:A解析: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13、答案:D解析: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是沛公的参乘樊哙。判断句,“乃。也”表判断。译为:这是仁爱之道。B.宾语前置句,代词“之”作动词“御”的宾语,译文:没有人能抵御他。宾语前置,应为“客为何者”。译为:这人是干什么的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百姓不被保护。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状语后置,“以吾一日长乎尔”应为“以吾一日乎尔长”,句意: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故选:D。14、答案:威振(于)四海;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解析:①省略句,在“振”后省略了“于”,应是“威振(于)四海”。译文:威风震慑四海。②省略句,在“足”“起”后省略了“于”,应是“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译文:(他)出身于戍卒的队伍,露面于阡陌纵横的田间。15、答案:A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式。16、答案:C解析:A.被动句,语意被动。译为:山阴有个姓李的,因犯杀人罪被捕入狱。/被动句,“为”表被动。译为:自己和国家都灭亡了,被天下的人耻笑。B.状语后置,应为“以吾一日乎尔长”。译为: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状语后置,应为“于崇阿访风景”。译为: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C.宾语前置,应为“吾实为之,其又尤何”。译为:我造成的灾难,这又能抱怨什么呢 /一般疑问句。译为: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 D.判断句,语意判断。译为:现我是一个亡了国的卑贱俘虏。/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17、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是判断句,而C项是一般陈述句。18、答案:C19、答案:D解析:①⑨判断句;②③④被动句;⑤⑧介词结构后置;⑥⑦定语后置;⑩宾语前置。20、答案:D解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A项,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B项,定语后置句,调整“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C项,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句意:李家的孩子蟠……不受时俗的拘束。D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调整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故选D。21、答案:B解析:选B。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省略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主谓倒装句。22、答案:C23、答案:B解析:B项是倒装句,定语后置;其他三项为常式句24、答案:B解析: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分析 。③为“当其于所遇欣”,①为反问句,不是感叹句,②中的“矣”表示判断句式的句末肯定语气,为陈述句。25、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词后置,其它三项被动句26、答案:A解析:A.与例句皆状语内部介词所带宾语的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省略动词的宾语;C宾语前置固定句式;D.定语后置。27、答案:D解析:例句等为宾语前置句,只有D为定语后置句。28、答案:C29、答案:B解析:A、C、D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30、答案:B31、答案:A解析:①为常式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32、答案:A解析:“遂见用于小邑”是被动句。33、答案:DA项,都是判断句。B项,都是被动句。C项,都是省略句。D项,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一般句式。34、答案:C35、答案:A例句与A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判断句,D项,主谓倒装。36、答案:A解析:“不吾知其亦已矣”的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其亦已矣”,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37、答案:C解析:例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都是皇帝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A.状语后置,应为“以事验之”,句意:用事实来验证它(指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B.宾语前置,应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子卿如果回来的话,又是为了谁呢?C.被动句,“见”表被动,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D.判断句,“者……也”,句意:缑王,是匈奴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故选:C。38、答案:B解析:都属于状语后置句。39、答案:C解析: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40、答案:A解析:其余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