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修辞方法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修辞方法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修辞方法类试题 专项练习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B.山是沉重的名节与责任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交易的丰富。(拟人)
C.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夸张)
D.普布老师致力于高中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借喻)
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打开的绣毯。(比喻)
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排比)
C.时间很冷酷,也很仁慈。(拟人)
D.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比喻)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粉色荷花箭是监事白洋淀的哨兵。
B.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水生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D.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几个女人各自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5、下列选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B.不为五斗米折腰
C.吃一堑,长一智 D.初生牛犊不怕虎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上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就昏昏入睡了。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光吗?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的鸟叫声,像是嘈杂的竹乐声,像是姑娘们的吵嘴声,又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的乱唱声。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一响,你就醒了。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眶眶”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噜的话;稍偏右边,“喂喂”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吗?山上那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的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7、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寓情于景手法的一项是( )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下列各项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反问)
B.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你们欢乐地歌唱……(拟人)
C.风像排着队的疯婆子,用干枯的手,把旷野上的一切孤立之物,都变成弹拨的乐器。(比喻、拟人)
D.他笑得很甜,笑声像铜铃般悦耳。(比喻)
10、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搞保护主义就像把自己关进了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只有开放融通,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B.从“五四”运动开始,几代中国人殚精竭虑,革命、建设、改革,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流过一个世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涌而去。
C.养老金全国统筹就是把全国所有统筹单位资金池里的钱,集中到中央的大水池里来,以此来平衡地区之间养老基金的结余。
D.社会不断前行,发展到智能化这个时代,知识像曾经的土地、工矿、货币一样,成了重要的资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下列选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1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乱石会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雷。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嫌恋花》)
D.盘盘毋,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陚》)
14、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是( )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
②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④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①反问②夸张③借代④对偶
B.①比拟②对比③借喻④对偶
C.①比拟②对偶③借喻④夸张
D.①比喻②对偶③借代④夸张
15、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那么大
B.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就活了起来。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荷塘月色》中,作者由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转到对采莲情景的描述,这种手法属于( )
A.想象 B.联想 C.用典 D.反复
1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比喻)
B.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
C.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夸张、比喻)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排比、比喻)
18、对下列词句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达了难分难舍之情。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夸张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了赤壁之景的雄奇。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采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远眺中的远山景色。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1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对比 B.拟人、比喻、设问
C.比喻、对比、设问 D.拟人、对比、设问
21、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排比是用结构相似的句法,表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下列属于排比句的是( )
A.—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
B.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
C.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妖媚的阿诺河去……
D.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 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
23、下列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雨巷》)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
C.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错误》)
D.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相信未来》)
24、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
B.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
C.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
D.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25、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纹路苍老而坚致。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即便老了,却依旧坚固。任风一刀刀地吹,始能静待残阳月华,正如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岁月如水,波澜不惊,而老墙却像一个磁场,一极过去,一极现代。书中的记载,儿时的幻想,在此陨灭,悄无声息,没有惊扰任何人。
A.比喻、排比、反复 B.比喻、比拟、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比喻、反复、比拟
2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山头斜照却相迎。(拟人)
2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28、下列各句所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
B.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C.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
D.大自然对黄山布置完毕。它封了山。
29、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0、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话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于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话化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31、下列哪一项所用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 )
A.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B.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C.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D.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32、下列句子都属于通感修辞方法的一组是( )
①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④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⑤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A.②④ B.②⑤ C.①③ D.③⑤
33、下面《江城子》中的词句,运用白描手法的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 B.不思量。自难忘
C.尘满面,鬓如霜 D.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4、下列各项中,和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___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贪婪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B.学者的长处像麝香那样,即使被遮盖住,也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C.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配合协调,才能高效一致。
D.远处看,江上的巨船犹如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3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 也许她在为过去哀伤,唱的是渺远的不幸的往事,和那很久以前的战场
④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A.①对偶 ②比喻 ③设问 ④反复
B.①对比 ②比喻 ③反问 ④排比
C.①对偶 ②比喻 ③设问 ④排比
D.①对比 ②比喻 ③借代 ④反复
37、下列各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C.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或师焉,或否焉
38、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9、下列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成大)
B.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
C.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
D.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
40、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B.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C.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D.刚才老师讲的题我好像没有弄明白。
41、下列古诗文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2、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帆船从远方驶来,一群燕子殷勤地追逐着桅杆,几千年以前它们就是这样追逐的,从江南追逐到蓟北,又从蓟北追逐到江南。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B.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44、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 )
A.月亮用慈爱的眼睛望着那小女孩。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嗡成“眉黛”。此项正确。B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和“海”人格化。此项正确。C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礼堂的拥挤。此项正确。D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桃李”代指“学生”。此项错误选D。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A.“衣冠”代指达官贵人。
B.“杜康”代指酒。
C.“孤帆”代指船。
D.运用的是“比喻”修辞,将洞庭湖水比作银色的盘子,将君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A.“癞蛤蟆”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之人;
B.“五斗米”借代微薄的俸禄;
C.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D.犊:小牛,比喻思想上很少顾虑的青年人。
6、答案:D
解析:D.原文④句“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中的“你自己”与“迎春花的一部分”并无相似点,此处“仿佛”表想象,所以此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7、答案:D
解析: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例句与其他三项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8、答案:D
解析:
D项,属于直抒胸臆。A项,“舟自横”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得重用的无奈与忧伤。B项,“日夜浮”寄寓着诗人长期漂泊无依的感情。C项,“落日”和“断鸿声”寄寓着游子漂泊的孤独。
9、答案:A
解析:A.有问有答的形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10、答案:D
解析:A.选自俞桂《过湖》,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横在天地间的轴画,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选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照在花林上有如一层雪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选自秦观《浣溪沙》,花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漫无边际地飘洒着, 就像愁绪飞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1、答案:D
解析:A项,把搞保护主义比作把自己关进黑屋子,把开放融通的弊端比作风吹雨打,把开放融通的好处比作阳光和空气。B项.将几代中国人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比作长河。C项,将地方资金账户和中央资金账户比喻为水池。
12、答案:C
解析:C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拟人修辞手法,C项采用借代修辞手法。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C
解析:①运用比拟手法,“霜林”被离人的眼泪染醉,具有了人的情感;②“笑吟吟”对“哭啼啼”,“一处来”对“独自归”,属于对偶;③运用借喻,把“可能遇到的异乡钟情的女子”比作“异乡花草”;④“黄河溢”“华岳低”属于夸张。
15、答案:C
解析: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房间只有“巴掌那么大”,运用了夸张中缩小夸张的修辞。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16、答案:B
解析: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A项,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文中在转到对采莲情景的描述时并未形成新形象。C项,用典指的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语等。虽然对采莲情景的描述引用了句子,但与题干无关。D项,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描写转换时并没有使用这种手法。
17、答案:D
解析:A项没有比喻,B项没有修辞,C项没有夸张。
18、答案:C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玉簪螺髻”不是借代,是比喻。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试”“裁”将“东风” 拟人化。C项,通过“含”将“芍药”拟人化,通过“卧”将“蔷薇”拟人化,D项,通过“偷”“翻”将“南风”拟人化。B项只用了对偶的修辞,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20、答案:A
解析:文段中,叙述对象为“周庄”,但处处以“你”称呼,大量使用了拟人手法;“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分开看两句是比喻,放在一起又是对比。文段最后“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是反问,不是设问。排除BCD。
21、答案:D
解析:借代。
22、答案:A
解析:排比句一定要有三句或以上相同的句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个要求
23、答案:B
解析:A.为比喻,将“女郎”比作“丁香”;
B.为比拟,“紧握”用来形容根,拟人;
C.为比喻,将“容颜”比作“莲花”;
D.为比喻,将“曙光”比作“笔杆”;
24、答案:C
解析:C项夸张,其余为比喻
25、答案:B
解析:“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运用比喻修辞,把“斑驳的青灰色”比喻成“清晨的残梦”;“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运用排比修辞;“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运用“伫立着”“睡着了”“醒着”形容人的特点的词语来形容“老墙”,运用了比拟修辞。
26、答案:B
解析: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27、答案:D
解析:A项,将“泣涕”比作“雨”。B项,将“官场”比作“樊笼”。C项,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钩”。D项,从“解意”“摧残”可看出是拟人。
28、答案:C
解析:C项运用了比喻,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
29、答案:D
解析:前三句都是通感。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的能力。D.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素车白马”是借代,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故选D。
31、答案:A
解析:
3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把握。题干问的是“都属于通感修辞方法的一组”,考生应先理解“通感”这一修辞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辨别。①“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属于拟人,③“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属于移用,④“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属于比喻。②“光和影”是眼睛所见,属于视觉,“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是耳中所闻,属于听觉,用听觉来写视觉,是通感。⑤“酽酽的歌喉”,“酽酽”意思是“很浓”,是触觉,歌声是听觉,故也是通感。
33、答案:CD
解析:A、B两项均为抒情。
34、答案:A
解析:例句:比喻,把宣纸比作老寿星,共同点是“老”;老寿星不具备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动作和心理;这里不是拟人;
A.比喻,宫车经过的声音如雷霆般的响声。
B.拟人,水送舟。
C.用典,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D.借代,“樯橹”代指船。
35、答案:D
解析:A.把贪婪的人走向毁灭的过程比喻成飞蛾扑火;
B.把学者的长处比喻成麝香;C.把工作中的协调一致的方法比喻成弹钢琴;
D.轮船和扁舟同类事物,此句仅是比较后的夸张
36、答案:A
解析:
37、答案:A
解析:
38、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39、答案:A
解析:A.比喻,把“菊花无酒徒诗客观赏”比作“达官贵人不做官启无人登门”;
B.拟人,“羞”和“艳冶”拟人的情态;
C.拟人,“宁可枝头抱香死”拟人的情态动作;
D.拟人,“不羡”拟人的情态。
故选:A。
40、答案:D
解析:A.比喻,把书比作钥匙和阶梯,凸显其对人的作用。B.比喻,把云彩比作羽毛,体现其洁白和轻盈。C.反问,强调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是真理。
4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酿酒人“杜康”借代酒。
A.拟人。“恋”“思”赋予“羁鸟”“池鱼”以人的情感。
B.比喻。把“波涛”比作“雪”。
C.用典。用廉颇晚年不被重用的典故来表达对人才埋没的痛心。
D.借代。“樯橹”代“战船”。
故选D。
42、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均使用拟人手法;“无怨无悔”“溅泪”“惊心”都是拟人。A.对偶。“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 B.夸张;“扪参历井”,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为夸张。D.比喻。把雪花比作梨花。
43、答案:C
解析:
44、答案:B
解析:A.用典;用了“海外九州”的典故,表达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还试图寻找她的踪迹是虚无缥缈,痴心妄想;
B.未用典;用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自己的事迹;
C.用典;用了古瑟五十弦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逝去年华的追忆;
D.用典;用了“卢家莫愁”的典故,反衬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不幸,令人深思;
45、答案:C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