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1.3《 我不拖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1.3《 我不拖拉》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 3 课《我不拖拉》线上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不拖拉》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与其他各课是并列关系,都是围绕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展开的。
本课教材以三个版块紧密结合“我不拖拉”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材第一版块以孩子拖拉时的常用语言“等一下”与“还没完”为切入点,引出生活中的拖拉现象,发现自己的拖拉行为。第二版块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话、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拖拉的后果。一年级小学生大多会认为在生活中拖拉一下没什么大不了,所以帮助他们认清拖拉的不良后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第三版块通过从集中注意力、时间管理两方面举例,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寻求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克服拖拉的坏毛病、进而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 学生能通过游戏体验,感知抓紧时间做事的重要性。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寻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养成抓紧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知道学生认识做事拖拉的害处,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都是通过手机在家上网课,在课堂互动方面会受到制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视频故事《拖拉鸟》、经典歌曲《明日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前准备好单人跳绳、小字本等教学资源和用具,努力创造一个生动的、开放的、探索式的课堂环境,通过视听影响、体验感知、深化认识来实现课堂教学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目的, 进而达成课堂目标,优化学生行为。本课教学,我班使用的是“钉钉”APP。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感知拖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我不拖拉》。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故事。
(有一只鸟叫拖拉鸟…拖拉鸟的窝一只没有搭好。板书:拖拉)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了吗?
(板书:不急、明天)
计意图设:课本上有“拖拉鸟”的小绘本故事,但由于识字量有限,学生读起来会有困难。此处我灵活借用了与此故事相匹配的网络视频资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针对“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二)联系实际,寻找拖拉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像拖拉鸟一样的小拖拉,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呈现教材第 10 页正文的两幅图,请学生们先仔细观察,再和老师连麦说一说)
生 1: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在玩玩具,爸爸妈妈叫他吃饭,他说“等一下”, 我觉得他很拖拉。
生 2:第二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老师都抱着作业本要走了,他却跟老师说“我还没做完”。
(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师:同学们身边的人或者你们自己又有哪些拖拉的经历呢?请各抒己见,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用语音消息发出来。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复,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念给大家听,比如打扫卫生时拖拉、早上起床总想再睡一会儿等)
计意图设:学生先观察教材图片中的“拖拉”图片并说一说,再联系实际找一找自己的生活中的“小拖拉”,从教材出发,回生活中去;先抛砖引玉,再各抒己见。经过这一环节,人人都认识了“小拖拉”。
(三)续说故事,预见结果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准!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 挂在嘴边的人,都有做事拖拉的毛病。那么,拖拉一下没关系吗?大家猜一猜,
《拖拉鸟》故事的结尾会怎样?把你的猜想用语音发到消息栏。
生 1:我认为拖拉鸟再也不敢说“不急”了,它会赶紧把窝搭好,不然会被冻死。生 2:拖拉鸟总是拖拉,我认为它最后被冻死了。因为冬天非常冷,拖拉鸟的窝还没搭好,所以它会被冻死。
师:是呀,做事拖拉,看起来像是一个小毛病,却可能会要了拖拉鸟的命!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环节讲到“拖拉鸟的窝一只没有搭好”就停了下来,开放的结尾留给同学更多的空间,使学生在本环节可以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续说“拖拉的结果”,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回归生活,我不拖拉
师:如果生活中的人们也像拖拉鸟一样,结果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孩吃饭“等一下”、作业“还没完”、医生抢救病人、消防员灭火、农民播种、老师上课的图片)
生 1: 等一下饭菜凉了,吃了会肚子疼。
同学们的作业都写完了,就只有他还没写完,会挨批评。
生 2:医生救人拖拉的话,病人可能会疼很长时间,如果是很急的病,还可能会救不回来。
消防员灭火如果拖拉,火会越烧越大,可能会烧毁很多东西,还可能烧死
人。
生 3:农民播种如果拖拉,到了收获的季节别人都能收很多果实,他只能收一点点。
老师上课如果拖拉,同学们上课时间就在等老师,就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师:看来,不管是咱们小朋友还是大人,也不管他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师:看到这些,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不要拖拉、不能拖拉。
(板书:不拖拉)
设计意图:老师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做为“引子”,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事件中去,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了解到“拖拉”离我们并不远,做事拖拉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激发学生不拖拉的愿望。
(五)游戏体验,感知时间
师:想要做到不拖拉,也不容易呢,老师有个好朋友可以帮助大家,你们先猜猜它是谁吧:小小马儿不停蹄,日夜奔走不休息,三只腿儿有长短,铃声催人争朝夕。
生:闹钟!
师:对啦,那我们来跟闹钟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如下:咱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请爱跳绳的同学自由跳绳、爱数学的同学做算术,爱写字的同学写“时间一分钟”这五个字。挑战一下,看看自己能完成多少个。
(老师倒计时,学生完成挑战。一分钟结束,学生通过钉钉对话框汇报战果。) 师:跳绳的一分钟可以跳 个;做算术的一分钟可以做 个;写字的同学一分钟可以写 个,这些宝宝们,你们真是太棒啦!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钟也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如果拖拉一分钟,可能会落下一大截。设计意图:考虑到是居家网课,本环节设计的活动在内容上要适合学生在家进行, 形式上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儿童特点。在促使学生全面参与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分享经验。
(六)总结经验,告别拖拉
师:同学们一分钟能做很多事,老师用电脑一分钟可以打字近 100 个。可是你们知道吗,我刚上班那一年,一分钟只能打字 50 多个,自己辛苦加班,有时候会被别人说做事拖拉。后来我一有空就练习打字,当我熟练了,就再也不用加班啦。所以,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不拖拉”的窍门,那就是勤加练习。
师:小明也有一个和拖拉说再见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12 页: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小明的好办法是什么?想好了和老师连麦。
生 1:小明的办法是画个妈妈陪着他。
师:你有哪些和拖拉说再见的方法能?同学们可以结合你平常的学习生活来说, 想好了请在消息区留言。
生 1:我妈妈给我买了闹钟,它每天都提醒我早起。
师:这个好办法是闹钟提醒。
(板书:闹钟提醒)
生 3:写字的时候,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我都不理会,心里只想着写字这件事。师:这叫一心一意,做事专心确实是不拖拉的窍门。
(板书:做事专心)
生 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是兴趣让我能够画得又快又好。师:嗯,保持兴趣非要重要。
(板书:保持兴趣)
生 5:我跳绳的时候有点累了也不会停下来,一直坚持跳到时间结束。
师:这位宝宝厉害啦!我们做事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能坚持一下,就能和拖拉说再见啦!
(板书:努力坚持)
生 6:我做算术的时候,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而且我用了老师教的简便方便。师:哇,看来掌握一些做事情的小技巧,也能帮我们和拖拉说再见!
(板书:掌握技巧)
师:看来,我们和小闹钟玩得这个小游戏,大家不仅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还领悟到了很多不拖拉的好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齐读书本 13 页的这段话。
生:“我有一个小闹钟……其实藏在我心中。”
师:同学们也应该在心里有个小闹钟,时刻提醒我们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自己不拖拉的窍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
不仅要能想到,还要能总结提炼,并表达出来。为了降低难度,我先以自己打字提速的经历给学生提供示范,再让学生读一读 12 页小明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完成总结表达。环环相扣,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道德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
(七)总结要点,提升能力
(播放《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曲叫《明日歌》,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做事不等待,就从今天做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表现。拖拉是一种坏习惯,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危害。想要做到不拖拉,有很多方法。比如勤加练习、闹钟提醒、做事专心、保持兴趣、努力坚持和掌握技巧。大家还可以尝试给自己制定计划表,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给自己限定时间,有多件事情要做的时候还要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优先做,合理分配时间。
(板书:制定计划、限定时间、合理安排)
师:今天的作业是,每人为自己制定一个“不拖拉好习惯养成计划”。
师:伴着这首《明日歌》,老师祝愿大家都能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春孩子们不能到校学习,只能采取居家上网课的形式。我们班使用的是钉钉群直播,学生发言时可以申请连麦,师生实时对话全班可听, 没能连麦的同学可以在消息区发言,不仅支持语音和文字,还会自动把学生的语音转换成文字,此功能不仅可以使识字量与写字量都不多的一年级学生发言不受限,还可方便老师快速从众多消息中筛选优质发言。
随着不断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和懂事了。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钉钉群直播。虽然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细致观察,但从上网课和作业完成的状态来看,很多学生做事会拖拉。更可怕的是他
们中的大多数认为拖拉一下没什么大不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清拖拉的不良后果?怎样克服拖拉的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呢?
《课程标准》提到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我把这些要求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网络授课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了如上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收到影响,引发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相关尝试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如下。
第一, 明确目标,整合资源,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不良后果。(2) 通过游戏体验,感知抓紧时间做事的重要性。(3)探寻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尝试运用。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教学活动环环相扣,知情意行顺次而下,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避免直白的说教。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拖拉行为不好,也有各自不拖拉的方法,但是因为认识不到拖拉的严重后果,或者自己的方法并不合适, 从而不能做到“我不拖拉”。教学时要避免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要寓教于乐, 通过视频故事、游戏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悟,从而找到适合的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德育的实效。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注重活动设计,还要注重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中,我组织了趣味探究、角色体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各项活动也都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比如找一找身边的小拖拉,比如想象医生、农民、消防员、老师拖拉了后果会怎样?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具体而又真实的问题。让孩子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和积累,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