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七):我们传承的文明(综合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七):我们传承的文明(综合卷一)

资源简介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七):
我们传承的文明(综合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当时称为“千里石塘、万里长沙”,就是我国现在的 ( )21教育网
A.新疆地区 B.青藏高原 C.湖南湖北 D.南海诸岛
“时太祖问侍臣日: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对以佛。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日:“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读《辽史·耶律倍传》的这一记载,回答2—3题。
2.历史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所以影响如此深广,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 ( )
A.古代“太学,,曾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B.东汉开创创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商鞅变法中儒家思想的实施成效显著 D.“民贵君轻"思想赢得民众拥护
3.。“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与辽“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这一史料最相匹配的论点是 ( )21cnjy.com
A.礼乐制下的等级 B.农牧文化的交融 C.宋元科技的繁荣D.科举制度的利弊
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www.21-cn-jy.com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5、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的创办地点在 (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6.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君主制
7.“北魏鲜卑族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马球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精义;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下列对上述史实共同主题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D.文化交融
8.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统治者都趋向腐朽
9.“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三字经》这段描述中“舆图广、超前代”的王朝建立于 ( )www-2-1-cnjy-com
A.公元十二世纪 B.公元十三世纪 C.公元十四世纪D.公元十五世纪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一种反应是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表现为退却和逃避,另一种反应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的东西,体现为调整和适应。下列史实属于前一种情况的有 ( )  21*cnjy*com
①修筑长城,阻挡与隔断双方联系 ②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③一口通商,限制与海外经贸往来 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2·1·c·n·j·y
A.①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同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闰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观点 ( )【来源:21cnj*y.co*m】
A.歪曲了鸦片战争的真正起因 B.揭示了英国殖民侵略的罪恶本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D.抹杀了清政府积极拓展海外贸易的功绩
12.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21*cnjy*com
A.十八世纪四十年代 B.十八世纪九十年代
C.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D.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3.面对外来侵略和民族危机,开明的中国人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军事工业,使中国强大起来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4.民国26年8月,驻平湖乍浦的一位国军团长对《大公报》记者说:“过去我参加过多次内战,现在枪口一致对外,意义完全不同了。”“枪口一致对外”表明当时 ( )
A.红色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同 B.同共两党已开始第一次合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国民革命军已从广东出师北伐
15.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其展厅中的下列图片,能反映中旧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和援助的是 ( )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②白求恩大夫为前线将士做手术
③飞虎队驼峰航线模拟景观 ④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模拟景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①
16.据统计,在辽沈战役中,支援解放军前线的民工达160万,担架13800副,大小车辆6750辆,牲畜80万头。这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解放军军事实力比国民党军队强 B.解放军将领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C.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解放区经济实力雄厚,人民富裕
17.种种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能为我们的历史知识提供真切直观的感性支撑。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遗址对应正确的是 ( )
①总理衙门旧址 百日维新②南湖红船 中同共产党诞生③黄埔军校旧址 第
一次国共合作 ④巴士底狱 英同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A.①③ B.②③ C.②① D.③④
18.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凼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存一起……”这里促成“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蒸汽机的发明 B.新航路的开辟 C.美利坚的诞生 D.基督教的东传
19.“华盛顿,异人也。……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一何奇也!”这是我同清代学者徐继畲对华盛顿的评价。对比作者生活的时代,让他感到“一何奇也”的地方有 ( )
①合众国幅员万里,实力全球第一②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实现天下为公③最高统治者不
传子孙,废除世袭制 ④管理国家的官员不封王封侯
A.①②③ B.①②①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33--1935年,美国联邦政府拨款30亿美元,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到1942年,共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g工作……上述举措 ( )21·cn·jy·com
A.引发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 B.引导美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使资本主义传统模式得到革新 D.使美国人开始感受到工业文明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60分)
21.(1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卷一九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从政治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二:北宋宰相韩琦与富弼认为“契丹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
贤才、行中国法令,至于典章文物,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此其能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日益昌炽也(越来越昌盛)”。 《辽朝(契丹)的汉文化》
(2)在辽之前类似材料中辽的做法还有许多,请举一例,并概括此类史实的共同结论。(5分)

材料三:嘉庆帝(1796 1820在位)宣称:“条陈在臣下,而允许则出朕旨。”在这种高压
政策下,官吏“心存畏怯”,或“相率缄默”,或投皇帝所好,劾皇帝所恶。在清王朝的统治下,19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近代史中期政治史》
(3)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清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遇到什么挑战?(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分析,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2分)
22.右图所示A围为一岛国。请回答:
(1)指出右图所示A国及其所处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3分)

(2)指出十七世纪巾叶A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4分)
(3)列举十八世纪中期从A国开始的改变世界的“革命”中的两项重大发明,并指出“革命”的重大意义。(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我国与A国之间爆发了什么战争?这一战争为什么最终以我国的失败而告终?(3分)2-1-c-n-j-y
23.(15分)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颁布上谕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成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
材料二: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等记载,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拍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但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又谕旨称:“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三:慈禧太后一度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但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又将屠刀伸向了义和团。《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说此条约“不侵犯我主权,不割我土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画线部分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大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什么贡献?(5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所主张的“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3)结合相关史实,批驳材料二画线部分慈禧太后的观点。(6分)
24.(15分)
史料一:“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宣言》(1789年8月)
史料二:“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元旦)
史料三:“我们党的强大存在于四个月来的坚决自卫斗争,以及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内战与反对一党独裁和国民党内部的困难,使得蒋介石国民党不得不开始放弃其一党独裁,并开始实行国家民主化。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版权所有:21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1946年2月1日)
(1)史料一是哪一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列举史实说明该国人民群众在大革命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5分)
(2)发布史料二《宣言书》的巾华民旧临时大总统是谁?他领导革命的政党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这一史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有什么区别?(5分)
(3)从史料三中概括中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建国主张,并结合史实指m这一主张此后在历史上是怎样变为现实的。(5分)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七):我们传承的文明(综合卷一)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A 3.B 4.B 5.B 6.A 7.D 8.B 9.B 10.A 11.A 12.D
13.D 14.C 15.C 16.C 17.B 18.B 19.D 20.C
非选择题
24.(1)法国。(1分)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十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在同国内外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志愿者唱着《马赛曲》奔赴前线;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打败前来干涉的外国联军;1793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将大革命推向高潮。(4分。写出两点即可) (2)孙中山。中同同盟会。三民主义。(3分)区别在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而清政府实行君主专制。(2分)(3)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同。(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