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数据共享 热点聚焦1从元首外交到抗疫外交,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从孟晚舟回家到尼加拉瓜复交,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国际话语权稳步提升,中国外交也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2一、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阶段 史实清政府时期 清朝末年采取“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后。近代侵略战争后相继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2)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再次损害了中国主权阶段 史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931—1937年,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三省,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2)1937—1945年,国共两党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4)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导致中国国家主权被出卖,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续表影响不平等的外交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但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发展进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续表二、中国现代的对外交往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起步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续表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20世纪70年代:登上国际大舞台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续表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续表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三、中美关系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近代 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充当英、法侵略者的帮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9年,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合作 1921—1922年,在由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公约》,为美国侵华提供了便利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联合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现代 敌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缓和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续表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现代 多极化的新时代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发动战争,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双赢,如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在气候、军事、经济方面共达成27项成果和共识美国围绕台湾、人权、西藏等问题百般刁难中国,其中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中美关系出现一波三折的特点续表四、中日关系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近代 侵略与反抗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中国战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00—1901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31年9月18日,日本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续表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近代 侵略与反抗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 对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对立政策缓和与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两国长久以来的对立状态,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摩擦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侵犯中国主权;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五、中俄(苏)关系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近代 中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和1864年分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又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并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后,通过谈判收回了伊犁,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900年,沙俄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苏关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希望。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近代 中苏关系 1924年,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现代 中苏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两国在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1960年以后,中国开始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国放弃对抗,积极改善关系,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续表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现代 中俄关系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接受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成果,很快两国关系从中苏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中俄关系,并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前发展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会议2001年,中、俄等6国共同倡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成果显著续表数据分类 题组演练39876543211.(2022·河南郑州模拟)鸦片战争后,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表明中国( )A.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自然经济遭到破坏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A返回栏目导航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模拟)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款付印出版。1864年,丁韪良将其翻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供到总理衙门,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外交处境得到根本性改变 B.盲目自大的心态完全消失C.经济近代化成就非常突出 D.近代外交观念逐渐影响中国D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3.(2022·青海中考)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4.(2022·广西玉林模拟)“这一声‘不’看似简单,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却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次巴黎和会上的响亮拒绝,开启了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抗争的先河。”这次“响亮拒绝”出现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C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5.(2022·江苏江阴市三模)20世纪50年代,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安全”的是(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A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6.(2022·江西南昌模拟)大熊猫身为我国的珍稀国宝,在外交中取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中国首次向美国赠送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始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据此推测应该在( )A.1970年 B.1972年C.1974年 D.1979年B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7.(2022·北京朝阳区二模)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表决刚结束,会议大厅一片沸腾,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这项决议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987654321D返回栏目导航8.(2022·安徽合肥三模)2020年3月13日,中国政府应邀向意大利派遣防疫医疗救援队;3月18日,中国同非洲24个国家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信息;4月16日,中国政府派往非洲的防疫医疗专家组和援助物资抵达埃塞俄比亚,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 )A.倡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C.推动了大国协调合作发展战略D.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9.(2022·邯郸二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外交政策折射了时代的变迁。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外交政策于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当前世界总的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了可能。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目标。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对外关系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一政策的推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继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而努力。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这不仅为世界各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而且也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国际争端,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地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冯伟庆摘编自《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括我国的外交政策于80年代初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变化:中国与美国等国关系逐渐正常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调整: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目标);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987654321返回栏目导航(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这些外交政策的调整对世界有何影响。影响: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9876543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