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第八章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科学思维:
会用动能定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科学探究
探究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几种模型
科学态度与责任:
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任务:
任务1: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
【例1】 如图所示,某人利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质量为10 kg的物体。定滑轮的位置比A点高3 m。若此人缓慢地将绳从A点拉到同一水平高度的B点,且A、B两点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30°,则此人拉绳的力做了多少功?(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不计滑轮的摩擦)
【学以致用】
1.水上乐园有一末端水平的滑梯,质量为的儿童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后落入水中。如图所示,滑梯顶端到末端的高度,末端到水面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该儿童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儿童的落水点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离为,则该儿童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
A. B. C. D.
任务2: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对于包含多个运动阶段的复杂运动过程,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 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 情况和 、 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 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 情况,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 ,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3)当题目 量和 量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
【例题2】人们有时用“打夯”的方式把松散的地面夯实(如图)。设某次打夯符合以下模型:两人同时通过绳子对重物各施加一个力,力的大小均为300N,方向都与竖直方向成370,重物离开地面30cm后人停止施力,最后重物自由下落把地面砸深2cm。已知重物的质量为50kg,g取10m/s2,cos370=0.8。求:
(1)重物刚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大?
(2)重物对地面的平均冲击力是多大?
【学以致用】
2.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的质量m=1kg,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u=0.4,以某速度vA从A滑动2m后从B处水平飞出,恰好从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半径R=3m的圆弧轨道,已知BC之间的竖直高度hBC=0.8m,∠COD=53°,求:
(1)B点飞出时速度大小 (2)物体初速度vA的大小
(3)若物体沿圆弧轨道滑到最低点D时的速度大小比C处的速度大1m/s.求小物块在D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任务3:动能定理与图像问题相结合
【例题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当推力小于摩擦力后开始做减速运动
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
学习评价:
1.一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在1500N的合外力作用下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当速度达到20m/s时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在额定功率下行驶5s后以30m/s的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额定功率下5s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7.5×104J
B.速度达到30m/s时牵引力的功率小于90kW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80kW D.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2000N
2.如图所示,AB为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B. C.-mgR D.
3.质量为2kg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足够长斜面向上滑行,在向上滑行的过程中,其动能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物体返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  )
A.10J B.20J C.30J D.50J
4.如图1所示,“滑草”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为保证安全,现在有的滑草场修建如图2所示模型。斜面滑道CD与水平地面AB的夹角,在底端右侧有一半径的竖直圆弧轨道BE与AB相切,B为切点。其中CD的长度,DB之间距离。一个质量的游客(可视为质点)从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好到达E点。游客与倾斜直轨道和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且经过D、B两点时速率不发生改变,忽略空气阻力,,,。求:
(1)游客到达斜面底端D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2)游客达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从B到E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旅客做的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