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海南省文昌中学 政治组李美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理解第三课内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前提下,了解了最主要的社会规则是道德和法律,于是在教材编排上第四课讲道德,第五课讲法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本课内容在学习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一个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二、学情分析
关于文明有礼的主题,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对文明有礼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以礼待人。但是对于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学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价值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不断克服和解决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在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
三、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
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3.法治观念:
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责任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美德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示文明有礼。
3.知识目标:理解礼的含义及表现,懂得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难点:文明有礼的重性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不同国家的行礼方式 教师请课前提前准备好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不同的行礼方式。并提问:结合台上的同学的展示思考,为什么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们见面的时候都会行礼呢? 台上的同学展示不同的行礼方式,台下的同学猜猜是什么礼?是哪些国家的行礼方式?并思考提问。 以活动为导入,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直观地传达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兴趣;设置疑问,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我们要树立礼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出本课主题:以礼待人,待人以礼。
授新 问题1.礼的含义及表现? 展示探究一 哪吒和敖丙对比。分别是《哪吒和敖丙踢毽子》和《哪吒一家到姜子牙家做客》两个短视频。并提问:对比哪吒和敖丙,你觉得谁更有礼貌,为什么?视频引导分析礼的含义:礼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提问。观看完视频后,个别同学起来回答提问。 借助视频提问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分析出礼对内的表现是尊重、谦让、与人为善。对外的表现是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问题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探究二 播放视频:《国之功勋国礼崇之》 展示材料,习近平礼待英雄 看到93岁的黄旭华、82岁的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中间,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当97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想努力站起来接受颁奖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轻抚她的肩膀,弯下腰双手颁给了她证书。 提问:1。从视频及材料中找出习近平主席礼待英雄的言谈举止。 小组讨论主席礼待英雄的言行举止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指出礼对自己、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观看视频与阅读材料,自主分析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分析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学生结合视频与材料小组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另加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知道礼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养成自觉传承中华美德的意识。
问题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探究三 小故事:“五里”与“无礼” 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他忽然想到是自己失礼了,于是回来连忙给老人赔礼道歉。老人笑着对他说:“天已经黑了,就在我这住下吧!” 提问: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结合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指出材料中年轻人的行为是什么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举例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让学生例举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有利于推动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结合“五里”与“无礼”的材料,指出年轻人的行为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并且无礼遭到老人的厌恶,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说出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去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拓展知识:言谈之礼与仪表之礼 展示39页相关链接: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展示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拜访英国时和英国女王的合照、中国外交官发言时的照片、同学们上课时给老师鞠躬的照片。并讲解。 认真观看学习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些文明用语的;欣赏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外交官发言人、以及同学给老师鞠躬的图片,感受仪表整洁、举止端庄的状态。 拓展知识是对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的一个延申的讲解。 以图片的方式可以直观的让同学们感受到讲礼的一个优雅可亲的状态;另外还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导同学们学习和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积极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小结 三者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礼的含义及表现;礼的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也就是礼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怎么做到礼?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与升华。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方面来总结,逻辑清晰,学生易理解及掌握。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知道哪些行为是有礼的、哪些行为是无礼的,并且深刻的意识到讲礼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生活中去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文明礼仪的宣誓词 全体学生站起来一起宣誓 通过宣誓的方式,让同学们将要做文明有礼的人铭记于心。引导同学们树立文化自信,并把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积极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八、板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教学反思
一、教学自评
(一)备课中的问题和困难
素材选取和提炼上:本节课比较难以处理的知识点是礼的重要性,在选取素材上,很难找到一则素材同时能够体现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这三者的重要性。而如果分别选用三则不同的素材来体现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又觉得PPT不够简洁,教学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
问题设计上:由于对选用的素材的挖掘不足,问题的设计力道不够,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往老师所想的那个方面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也使得教学环节进行的不够顺畅。
(二)本课的亮点
第一,在导入环节,采用的是让学生上台来展示不同国家的行礼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这节的兴趣,也开门见山似的引出本课的主题。
第二,用短视频来展示哪吒和敖丙对比,分析谁显得更加有礼貌。同过视频的方式,可以很直观的展示礼体现在我们的语言文明、仪表端庄和举止文明这些方面。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第三,PPT比较简介、思路清晰、逻辑性比较强。
(三)课堂效果
从教学目标看:在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上,基本完成了让学生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但是在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方面,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践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展示自己优雅礼仪完成的不是很好。
从自我要求看:基本完成了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流程,课堂生成提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讲解比较到位,但在语言的拔高和学科素养上落实不太到位。
二、教学他评
(一)亮点
1.导入用学生上台展示不同国家的行礼方式这个活动比较好。
2.素材的选取上,用习近平主席礼待英雄的视频结合材料来讲解礼的重要性,这个案例同时能够体现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这三者的重要性,用的比较好。
3.本课的PPT制作比较精美、简介、逻辑性比较强。
4.课堂用时、踩时比较准。
6.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
(二)问题及建议
听课的同事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材挖掘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难点把握出现偏差,礼的重要性才是本节课难以突破的难点,教材提供的案例也要多运用讲解。
建议:多看课标,多研读教材,多看教参讲解。
2.素材的选取和设问上
建议:上课多选用正面的素材,注意对素材的深挖,也要注意对价值观的引导。课堂的设问还需多打磨。
核心素养的落实上
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到位,课堂效果欠缺。课堂要以德树人,要做到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4.语气语调、感染力
建议:语言的感染力要加强,尽量做到抑扬顿挫。也要主语过渡语和引导学生的用语。
三、教学感悟
在这次的课堂教学中,从自己看教材,查资料、选取素材、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加上各位老师的点评,自己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自己也深知,教学是一门大学问,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还需多研读教材和课标,也要多去听老教师的课,多向前辈们学习。往后的日子里,还需再接再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