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9.2解析三大诉讼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9.2解析三大诉讼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在古代汉语中,“诉”“讼”两个字最初并不连用。《说文解字》记载:“诉,告也。”“讼,争也。”
从字形上看,“诉”=“言”+“斥”,可以指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
“讼”=“言”+“公”,可以指将双方各执一词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由其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断。
9.2 解析三大诉讼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 1.通过学习,认识诉讼的含义和特点,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理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差异,学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去解决纠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培养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目录
2
1
诉讼的主要类型
诉讼及其特点
目录
一·诉讼及其特点
新课导入
小莹酷爱文学创作。一天,她偶然发现一本署名为小琪的诗集里载有自己的作品,后来得知是文学社的同学小琪擅自将社团内部讨论的稿件交给某出版社出版了。小莹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小琪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但小琪认为这是在帮小莹宣传作品,并不侵权。社团老师出面调解,小琪不仅不道歉,还认为小莹小题大做。有的同学也认为小莹没必要这么较真儿。小莹觉得很困惑,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咨询过律师后,小莹在父母的帮助下,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中小琪侵犯了小莹什么权利?案例中涉及到了哪些解决纠纷的方式?最终小莹采取哪种方式解决纠纷?如何看待这种方式呢?
社团老师出面调解,小琪不仅不道歉,还认为小莹小题大做。
调解
小莹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
一·诉讼及其特点
(一)诉讼
1.含义: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占据主导地位,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3.要求: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4.特点:
特点 阐释
公权性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强制性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终局性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一·诉讼及其特点
(二)诉讼法
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类型: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拓展】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①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法等。
②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
③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注意】
民法典≠民事诉讼法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
1.优点:
(1)诉讼是一种有强制力的救济措施,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比较稳定,有效。
(2)诉讼可以充分全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较公正,处理的结果生效后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具有执行力。
2.缺点:
(1)诉讼程序比较繁杂,周期较长,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也有可能使双方的关系恶化。
(2)诉讼的保密性不强,诉讼的结果通常是要公开的,而有的人是不愿意被公开的。
知识拓展:诉讼的优缺点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一)诉讼的主要类型:
1.类型: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2.差异: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1)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
(2)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3)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主要差异
(1)民事诉讼:旨在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行政诉讼:旨在审理行政案件,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民告官)
(3)刑事诉讼:旨在审理刑事案件,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自诉:民告民;公诉:官告民)
三大诉讼的侧重点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关链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牢要坐+钱要赔
前提:身体受损或者财物受损。
赔偿:只赔偿物质损失,不赔偿精神损失。
相关链接
①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②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③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案件性质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刑事案件
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民告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诉讼 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其余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适用范围 平等主体直接因人身和财产关系而发生的民事纠纷。 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等活动与公民或组织产生的争议。 凡在我国境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
适用法律 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区分仲裁和诉讼
诉讼 仲裁
管辖方式 强制管辖 协议管辖
仲裁庭或审判庭组成方式  当事人不能选择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
审理方式 实行公开审理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各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结成一种互补的、满足社会主体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运作调整系统。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分为诉讼和非诉讼:
(1)诉讼方式即法院判决,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2)非诉讼方式包括当事人和解、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信访等。
【名师点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区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4.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课堂小结
解析三大诉讼
一、诉讼及其特点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1.类型
2.主要区别:
1.诉讼(含义、地位)
2.诉讼的特点
3.法律依据——诉讼法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诉讼目的不同
提起诉讼主体不同
课堂练习
王先生新购住房一套,入住后发现楼上住户地面漏水,这导致王先生家部分物品损坏。王先生遂与楼上住户沟通,要求其解决漏水问题并赔偿损失。楼上住户同意尽快维修,解决漏水问题,但对于赔偿金额,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最终诉诸法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楼上住户可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②双方若对法院判决不满,可申请仲裁
③王先生可以单方面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
④王先生对物品损坏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C
课堂练习
石景山区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将信访代理与多元调解相融合,集咨询、评估、调解、诉讼于一体,建设起全市首家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调解纠纷。这有利于( )
①提高诉讼服务水平,有效惩治犯罪活动
②降低矛盾化解成本,提高纠纷调解效率
③创新百姓维权渠道,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④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消除人民内部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